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小的决定大的》,回答问题。 小的决定大的 (1)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阅读《小的决定大的》,回答问题。

小的决定大的

(1)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2)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3)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4)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5)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6)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7)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8)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9)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10)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1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12)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6)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第文章(11)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4.读完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小的决定大的。 2.举例论证(例证法)。 举微型电子电路的发展过程的事例,论证了"未来最终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或"小能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分论点,真实可信,说服力强。 3.道理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小的决定大的"这一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富有说服力。 4.开放题型,答案略。能围绕此话题对自己的启示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论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的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注意文中三个独立成段的句子,即是分别对第一层论述的概括。答案“小的决定大的”。 点睛:议论文是初中阶段考查的比较重要的文体,其三要素之一“论点”经常会成为初中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议论文中常见的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分别如下: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用开头小故事引 出中心论点。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5.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6.文章未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论述。初中考 查的议论文比较简单,因此,最常见的是1(标题),2与3(开头),5(结尾)这三种提出方式,学生阅读议论文时可优先到这些段落去提取。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举微型电子电路的发展过程的事例,论证了“未来最终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的分论点,真实可信,说服力强。 3.试题分析:考查论据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引用名句属于道理论证,道理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小的决定大的"这一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富有说服力。 4.试题分析:开放题型,答案略。能围绕此话题对自己的启示即可。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大地震》回答问题。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送之(     )   

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初中的学习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为此你班决定开展“岁月如歌”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集体的记忆】班级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请你设计班史的内容。

内容一:班级毕业照       内容二: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三:________________ 内容四:                

2.【真诚的邀请】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

3.【永远的赠言】毕业在即,请你在老师的纪念册上写留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查看答案

(1)《格列佛游记》作者是英国作家                 ,作品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         、马国等地的经历。

(2)《格列佛游记》中的马是怎样的形象?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相应诗文。

(1)                        ,恨别鸟惊心。

(2)今日听君歌一曲,                   

(3)           ,长河落日圆。

(4)                  ,夜吟应觉月光寒。

(5)杜甫《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两句诗是:                     

(6)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②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