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注音写汉字。 (tuì)_____色 (zhuó)_____伤 花(è)__...

根据注音写汉字。

(tuì)_____色        (zhuó)_____伤       花(è)_____       并(dì)___

 

褪 灼 萼 蒂 【解析】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作为炎黄子孙,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义不容辞至关重要的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黔灵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426公顷,是国内少有的城区大型公园。②园内黔灵山古树浓荫,黔灵湖碧波荡漾,九曲径蜿蜒曲折,七星池荷茂鱼欢。③丸曲径上摩崖古迹甚多,其中清人赵德昌于咸丰十年所书“虎”字崖刻,高约 6.2米,宽约 3.7米,笔力遒劲,引人注目。

④更令人叫绝的是,园内生息繁衍300余只野生猕猴,建有野生猕猴观赏园,在此可体验到捧腹的猴趣。如此规模的野生猕猴群,国内大中城市的城区公园里,唯贵阳独有。⑤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囚禁在园内麒麟洞旁的“水月庵” 中,其旧址现已辟为陈列室。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黔灵___繁衍___遒劲___

2.辨别下列词语。

_______________

3.语段在结构上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下面句子序号间标明。

①②③④⑤

4.语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句从哪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从下列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___

人文景观 B.自然景观 C.主要特征 D.历史典故

6.第④句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一句话介绍你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介绍时应有名称、特点两个内容。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 8段,每段 30余步至 15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 135米、深 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___祭堂___远眺___石坊___

山若伏鳖___

2.根据文段的意思,解释下列词语。

(1)津梁:

(2)参错:

(3)纤细:

3.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4.选段中有较多的精确数字介绍,是否显得多余?

5.找出选段中运用比喻进行说明的句子。

6.仿照第三题中找出的比喻句描绘任一景色。

7.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读拼音写汉字。

突wù___ 灵jiù___ 牌fāng___ 门méi___

qióng___窿 断yuán___ xiān___

 

查看答案

以“家,建在我想象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想像大胆、合理;

②运用说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③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A. 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 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 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 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