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加点词语。

(1)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乃:_________________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佁然____________俶尔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两句完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次游玩人数众多,小石潭水清景幽,可是作者为何还要“记之而去”

4.文中与“伐竹取道”相照应的语句是。

5.作者主要是站在潭的哪一边来观赏景物的?依据是什么?并依此判断出小石潭的水流方向

 

1.特别于是、就呆呆的样子忽然 2.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里的鱼大约有百条左右,都好象是在空气中游动,没有凭依一样。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明明灭灭,依稀可见。 3.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4.隔篁竹 5.文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潭西南而望”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解析】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佁然”意思是“呆呆的样子”。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首先要准确理解句子中每个字的古汉语意思,然后连词成句,翻译句子即可。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4.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起一定作用。照应的特点是“前呼后应”,它的形式基本有两种:(1)前后照应,包括内容对文题的照应;(2)反复照应,这种照应在形式上也属前后照应,不过它与前后照应略有不同,它是在一篇文章中对重要问题或内容采用多次相互照应的手法,从而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因为前文交代了“隔篁竹”,所以后面才有“伐竹取道”一节。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拓展的能力。首先要对方位有一个准确地把握,然后再根据文中暗示性的词语分析判断作者的位置。从文中“潭西南而望”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两个句子可以分析得出,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作者刻画的主要人物,他曾自封“______”在花果山称王,也曾大闹龙宫获得兵器______,甚至曾经与天公为敌,_____(故事情节)。可他自从保唐僧后,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真经,最终封为“______”。在取经途中,不畏艰险,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他___________(故事情节),表明他除恶务尽的精神,为过火焰山他___________(故事情节),表现了他机智灵活……当然,他也曾在五庄观犯错,__________ (故事情节),表现出他固有的顽劣。但同时更丰富了孙悟空的形象。

 

查看答案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体小说,作者是_________,作品通过叙述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位赤手空拳打死斑斓猛虎的英雄,他为兄报仇,在狮子楼___________(故事情节),为朋友施恩出头,____________(故事情节),收回快活林酒店,后遭奸人陷害,不得不在____________(地名)杀死解差,关于他的事件还有血溅鸳鸯楼、____________(故事情节)……此人就是武艺高强的____________(人物)。

 

查看答案

(1)夜久语声绝, 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4)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

(6)在《石壕吏》中,点明事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三句半,是我国传统曲艺表演形式。由四人演出,每人说一句。由于最后一人一般只说半句(1——3个字),故称“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形式。例①:老师同学元旦好,欢迎大家来指导,不管说得好不好,——别跑 !例②:全球气候在变暖,我国大部正干旱,人类要是再蛮干,——完蛋!

面对满大街上如牛皮癣一般难治理的小广告,市民们很痛恨。下面“三句半”空格处的内容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小小广告牛皮癣,       ①    ,影响市容真难看, ② 

A. ①大街小巷到处贴            ②铲

B. ①屡治不灭太难管            ②封杀

C. ①大街小巷到处贴            ②封杀

D. ①屡治不灭太难管            ②铲

 

查看答案

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