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⑴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⑴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⑵有一天,轮到我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去校办小厂房里义务劳动。一名同学问指派我们干活的师傅,橘皮究竟可以治哪几种病?师傅就告诉我们,它可以平喘,并对减缓支气管炎有良效。

⑶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因为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苦。可是家里穷,母亲舍不得花钱买药。她就那么一冬季一冬季喘得厉害。看着母亲喘作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的痛苦样子,我和弟弟妹妹每每心里难受得要哭。

⑷当天,我往兜里偷偷揣了几片干橘皮。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揣几块干橘皮。

⑸母亲喝了一阵干橘皮泡的水,剧烈喘息的时候,分明减少了。我高兴极了。母亲问我橘皮是从哪儿来的?我说是校办工厂的师傅送的。

⑹不料想,由于一个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先是在全班同学的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校同学的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⑺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当众,便是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啊……

⑻于是我在班级里,在学校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于是我在学校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的一个贼,一个小偷了。

⑼我觉得,连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似乎都佯装不见,目光故意从我身上一扫而过。我不再有学友了,我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怕母亲为我而悲伤……

⑽当时我的班主任老师,也就是那位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边近视镜的中年女教师,正休产假。她重新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①放学后她把我叫到了僻静处,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⑾我哇地哭了……

⑿第二天,她在上课之前却说了一番这样的话:“首先我要讲讲梁晓声和橘皮的事。他不是小偷,不是贼,是我吩咐他在义务劳动时,别忘了给老师带一点儿橘皮。老师需要橘皮掺进别的中药治病。你们再认为他是小偷,是贼,那么也把老师看成是小偷,是贼吧……”   

⒀第三天,当全校同学做课间操时,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说的是她在课堂上说的那番话……②

从此我又是同学们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③

⒂我的班主任老师,以前对我从不曾偏爱过。我在她眼里,只不过是她四十几名学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但是,她在我心目中,从此再也不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了。尽管她依然像以前那样严厉,依然戴600度黑边近视镜……

1.通读全文,补全全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我”知道了橘皮的效用→              →“我”被同学告发,在学校处境艰难→              

2.画线句①②分别体现了班主任老师怎样的特点?

3.作者为什么多次刻画老师的“清瘦而严厉”以及“戴600度黑边近视镜”?

4.分析画线句③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5.联系生活谈谈作者的班主任面对犯过错的孩子的处理方式给你什么启示。

 

1.“我”利用义务劳动之机揣橘皮回家给妈妈治病;班主任知道“我”揣橘皮的真相后替“我”解围。 2.画线句①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善于观察、敏锐细心的特点。画线句②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心地善良、虑事周全的特点。(班主任老师在重新“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这说明了老师的善于观察、敏锐细心;而后来老师在课间操时重复课堂上说的话,更说明了老师真正为学生着想、虑事周全的特点。) 3.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这样描写表明了这件事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时隔这么久他对这位班主任老师依然记忆犹新;同时也借用“清瘦而严厉”,反衬出了班主任老师的慈爱与善良。 4.作者将“不再是”这两个词同义连用,一方面强调了当众承认偷窃这件事对“我”的伤害之深,表现了“我”内心的痛楚;另一方面表现出老师给“我”莫大的安慰,更突出老师高大的形象。 5.参考启示:①孩子犯错不能简单地给他们扣下罪名,而是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指引他们寻找正确②孩子犯错并不是不能原谅,我们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爱与感化。(言之有理即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文完全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的,全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应该是:“我”知道了橘皮的效用;“我”利用义务劳动之机揣橘皮回家给妈妈治病;“我”被同学告发,在学校处境艰难;班主任知道“我”揣橘皮的真相后替“我”解围。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形象分析,需要揣摩文中的描写性语言。“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善于观察、敏锐细心的特点。“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说的是她在课堂上说的那番话”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心地善良、虑事周全的特点。 3.试题分析此题是分析描写的作用,在做答案时一定要考虑到语境的问题,不能脱离语境而断章取义。人物描写正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 “清瘦而严厉”是肖像描写,“戴600度黑边近视镜”是 神态描写描写。这样描写表明了这件事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时隔这么久他对这位班主任老师依然记忆犹新;同时也借用“清瘦而严厉”,反衬出了班主任老师的慈爱与善良,用表面来反衬内心。 4.试题分析:③句是“从此我又是同学们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加点字是“不再”,分析这个词的表达效果。两个“不再”有反复强调之意。作者将“不再是”这两个词同义连用,一方面强调了当众承认偷窃这件事对“我”的伤害之深,表现了“我”内心的痛楚;另一方面表现出老师给“我”莫大的安慰,更突出老师高大的形象。 5.试题分析:谈启示,既要联系本文老师的做法,又要结合生活实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内心,替孩子着想,就能感化孩子了。参考启示:①孩子犯错不能简单地给他们扣下罪名,而是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指引他们寻找正确②孩子犯错并不是不能原谅,我们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爱与感化。此题答案开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老王(节选)

杨绛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 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⑵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⑶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⑷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⑸他只说:“我不吃。”

⑹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⑺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⑻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⑼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⑽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⑾“早埋了。”

⑿“呀,他什么时候······”

⒀“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⒁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 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⒂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结合作者回忆老王送冰、“文革”期间送钱钟书先生看病、“文革”中老王生计艰难三个片段以及选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分析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妙处。

他简直像棺材里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成一堆白骨。

4.选文结尾作者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觉得“愧怍”?

5.在街头巷尾,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乞讨者:手足完好,但神志木然,双手向前,不知羞耻——“给一点,给一点”。他们与老王一样同属“不幸者”吗?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施以援手,奉献爱心吗?你对“不幸者”有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陈康肃公尧咨射(      )   ⑵微颔之(      )

⑶康肃忿然(      )           ⑷我酌油知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2)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 “笑”字的理解。

4.某同学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请你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下联。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4)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5)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7)《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2017年,央视《朗读者》火爆了全国。观众和嘉宾共同感受朗读带来的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朗读者》是全国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活动旨在让节目中的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朗读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意趣无穷。感悟朗读的魅力,传承文化,传递思想,感受人文。《朗读者》节目就是通过朗读的形式,让朗读者及观众感悟文化的魅力,体验现代社会思维与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感悟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

【材料二】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向工作倾斜,花在朗读上的时间骤减。观众的眼睛被娱乐填满,表情是哈哈大笑,而内心却是空空的。

(1)为了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热情,江津中学初一2019级语文组准备策划一次“朗读者大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出大赛主题宣传语,用上至少一种修辞。

(2)请你为本次“朗读者大赛”活动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3)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受到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在网上发帖,呼吁寻找失落在生活中朗读。假如你是网民“路漫漫其修远兮”,你会说什么?

网民“之乎者也”:寻找朗读,寻找自我,寻找那份心灵的宁静。

网民“笑傲江湖”:朗读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给予自己一个温暖的被窝。

网民:“夏末”:我们需要“诗和远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该关注朗读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为每一颗漂泊无依的心找到安稳的落脚点。

网民“路漫漫其修远兮”:

 

查看答案

社会生活、自然中充满着各种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感受到。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来展示你所发现的美。

示例: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和谐之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