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笛福创作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记述了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

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和青年时间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2)纵览“名著”论英雄

《三国演义》中英雄辈出,如赵子龙骁勇世无双,就是许多同学心目中的英雄。他跟随刘备三十年,四处征战,战绩非凡,长坂坡斩将破敌、单骑救主,更显英雄骁勇本色。

下列备选名著中的人物你认为还有哪个人物是英雄?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备选人物:祥子《骆驼祥子》、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写出是英雄的特征,能结合具体内容阐述 示例一:孤独的老渔夫圣地亚歌具有英雄刚毅的性格。一个人,一条船,一身胆,在光泽的急流中,84天的徒劳,3天2夜的搏斗,他有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勇者不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的、让人深思的境界:自信、勇敢、乐观、单纯、孤寂及睿智。“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给打败”。就是他英雄品格的写照。 示例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执著的英雄。他拥有地位和财富,却时常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却又对他们缺乏信心;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却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经过长期紧张的精神探求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摆脱贵族生活,把财产交给妻子,弃家出走,以期实现他“平民化的宿愿。” 【解析】试题分析: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三打祝家庄”B项不是出自《三国演义》,而是出自《水浒传》。B项《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D项《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____________

(3)北山愚公者,年九十__________     (4)肉食者___________

(5)欲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_       (6)将军身披坚执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3)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子曰:“_________,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7)读古诗文,悟人生梦。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人生之梦;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尚情操的心灵之梦;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两汉兴衰的历史事实告诫刘禅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了实现先帝兴复汉室的家国之梦。时光易逝,梦想不老,它穿越时空,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成长路上,肩上的责任会让我们感到pí____惫。但前方有梦想,召唤我们持之以héng______地一路前行,引导我们穿过润如油gāo____的田野,穿过花繁叶茂的树林,穿过纷飞的落叶,给萧suǒ______的冬天带来温暖与生机。让我们拥抱梦想,奋勇前进!

 

查看答案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以上;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请以“生活仍在继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这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这里面,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查看答案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 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 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理【解析】
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4.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5.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  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