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你带给我快乐 快乐,是极虚渺的。我不曾拥有过它,自从你的出现,我的心扉已经打开,快乐也随之驻扎到了我的心里! ——题记 无垠的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它似乎在轻哼着音乐把清爽的风带到我的窗前。我的心儿微醉,随即陷入了沉思。此时的你趁虚而入,快乐也随着你来到了我的心灵深处驻扎。 你--依旧是一袭白衣;依旧是淡淡的酒味;依旧是那一支玉箫;依旧是那个熟悉的身影……已再了解不过了。你轻轻吟唱着“我寄愁心与明月”这是何等具有浪漫色彩的一句诗不言不语的明月成了你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更有同情友人“随风直到夜郎西”你希望把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微风而传达出去。共有十分愁情,你七分赠给了明月,三分随酒下肚,酒入愁肠。这次,虽然你心情不好却依然带给了我快乐!因为你交给了我寄情于景!我快乐着因为有你的相伴! 你不只一次的给过我积极的启示,当我考试不理想时,你又低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你在我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了我我莫大的支持,你对我说“不要在乎自己的分数,只有你肯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带着优异的成绩驰骋考场”我希望如他所说的一样,听了他的开导,我的心随即豁达了起来。因为这次你有带给我一样东西;对梦想的执着。我感到快乐的风吹到了我的心坎里,因为你的支持,我正快乐着! 你不畏皇权。在皇宫中,杨贵妃亲自为你研磨,高力士躬身为你穿靴,却依然拂去不了你离开的决心。最后,你还是拂袖而去,留一片箫声在原处荡漾。“你,还是走了”你是否听见了杨贵妃内心的失望。你想过在朝廷中有一番事业吗?没有。这并不是说明你没有事业心。这恰恰说明了你淡泊名利,我很欣赏你这一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不曾收获位高禄厚,却收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我向往你的生活过的潇潇洒洒,无拘无束同时我又为你感到深深地快乐。因为我已随着你心情的好坏或上天入地! 你就是我的“桃花源”,带给我无限快乐!也是因为你的存在,让我懂得了快乐的含义! 【解析】 试题分析:带给你快乐的理由很多,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认真体味生活,你就会发现人每时每刻都处在快乐之中,你给别人带来快乐,反过你又给别人带来快乐。横线上要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其他。 这个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将抽象的感受具体化,要将一种心理体验生动形象地展现成让人看得见、想得到的东西。可刻画自己快乐时的心理,也可抓取小的细节;可全方位地描述一个让人快乐的故事,也可捕捉故事中的一个场面,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写给你带来的快乐。 写作时有两种情况应引起大家注意:一方面是没有挖掘出“快乐”一词深层次的哲理,而只是泛泛地谈论“某某人、某某事令我感动”;另一种情况是泛泛谈“我”的确感受到了快乐,但没有展示我感受到了哪些快乐,,这些快乐对“我”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我”产生了哪些意义,“我”的所思所想为此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显得空泛,乏味。 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金沙滩的《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一文,完成题。

①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②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③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④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⑤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⑥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⑦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⑧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⑨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摘自《世界周报》2014年7月)

1. 概括文章,说说“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分别指什么?

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阅读下列一则简讯后,学生贾铭结合选文并利用简讯中的信息给喜欢双十一在淘宝网大量购物的妈妈写了一个留言条,婉转劝勉她理性网购,请你补全。

京华时报讯 国家工商总局昨天公布2016年双十一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监测结果显示,手机行业正品率仅为2857%;

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留言条

    

今天我读到《京华时报》上报道              ,而且我在阅读中还读到这样一句话               。妈妈,请您在网上购物的时候还要擦亮眼睛,理性购物。

              

2016年11月12日

 

查看答案

阅读黄昉苨的《土豆英雄传》一文,完成题。

①今天谁能想到,土豆刚抵欧洲便遭到冷遇。人们能够辨认出玉米是小麦的亲戚,辣椒和花椒很相似,唯独没见过这种“鸡蛋大小的球根”。《圣经》上也没有关于这种植物的记载!这让虔诚的神职人员犯了难:我们该吃这种植物吗?吃它是否违反了上帝的旨意?

②不过,天生土豆必有用。比起传统的小麦等作物,相同面积上种植的土豆能产生2到4倍的热量,且只需3到4个月的时间就能成熟。在小麦歉收的年份,土豆往往收成不错。更何况,我们的小英雄能伸能屈,在任何形态的土壤中几乎都能茁壮成长。

③最后一锤定音的,是当时的草药学家。古代欧洲人也使用草药治病,并且有着“以形补形”的思想。不幸的是,面相丑陋的土豆成了一个绝佳反例:它表面粗糙,形状古怪,在当时的医生看来,活像是麻风病人的手。读多了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就是这么神奇:海洛因起初被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时被发明的阿司匹林反倒因为“不安全”被雪藏了几年;剧毒的水银自古以来都被中外医生当药用;土豆这顶“麻风病”的帽子一戴就是100多年……

④直到饥荒与战争在欧洲蔓延。

⑤这回挽救土豆声誉的,又是一位药剂师。法国科学家安东尼·帕门提尔原本是军队里的药剂师,在战争期间被普鲁士人俘虏。此前,因为饥荒,普鲁士很多穷人都开始食用土豆。很自然地,土豆成了帕门提尔在大牢里仅有的主食。3年的土豆牢饭吃下来,他成了土豆的忠诚拥护者。

⑥恰巧,1770年法国遭遇农作物歉收,法国科学院办了一场论文竞赛,主题是“能够减少荒年灾难的食物”。帕门提尔毫不犹豫地寄了一篇土豆颂歌过去,一举得奖。据说,路易十六对帕门提尔说:“总有一天,法国会感谢你为穷人找到了面包。”

⑦土豆英雄终于找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欧洲各地都开始推广这种便宜好吃热量高的食材,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中,人们能收获比原来多得多的粮食。由此,欧洲北部的人口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爱尔兰,这个国家的小麦总产量大约能供养500万人口,但在1840年,当地人口达到了900万。毫无疑问,土豆是这一结果最大的功臣。

⑧此时,大英帝国正处在跨越生物性限制的时代——新作物的引进与农耕技术的改良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英国各地纷纷从农业转向制造业,而爱尔兰地区的人民吃着土豆,为英格兰地区那些进入城市的工人生产农产品。

⑨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模样了。托土豆小英雄的福,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24日,有删改)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土豆被称之为“英雄”的原因。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的作用。

(2)请指出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思考“土豆英雄传”这一题目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为村中童子师(            )        ②置行人大道旁(            )

③如是二十余年(            )        ④故笔法超绝(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而粉饰之

A.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D.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夏》)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

3.翻译下列句子。

(1)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王诗的第一句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白诗的第一句则交代了“思家”的                           

2.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对联撰写】阅读下面一则丁庄学校新闻,以对联的形式概括出主要内容。(1分)

为贯彻落实东台市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双语阅读与特色创建的现场会议精神,充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①不断推行学校双语阅读活动的深入发展,丁庄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校真阅读动。2016年11月28日下午,丁庄学校在学校大会议室举行真阅读动员会。②通过学校的大力动员,使同学们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

1.                       育人工程结硕果

2.【修改病句】消息中两处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述有语病,请你修改正确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3.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与人为善。班委会决定推选“最美中学生”,请你推荐一位你的同学作为候选人,为他(她)写一则推荐词。要求:①以“小明”作为你推荐同学的姓名;②60以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