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____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

 

不该丢弃的文化 古往今来,悠扬文化,而今,去了何方? ——题记 浩瀚如云,那一首首绮丽的佳篇不知撩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佳期如梦,那一阕阕仄仄平平的诗词不知动容了多少人的意愿;凝眸望远,那巍峨巨章,滚滚词藻,不知激荡着多少壮士。 ——可如今,如今的地球村,便轻而易举地开工动土,将流淌了几千年的悠扬打断根茎,让现代,真正现代了。 饿死文人的世纪 当不能再花前月下,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沧海桑田时;当那摇落漫天芳华的梧桐兼细雨不再映入眼帘时;当峨冠博带,长袍轻袖已成齑粉时——疲惫了的心,该怎样才能释放? 没有去处!人,赤裸裸的暴露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没有去处! 文化,又岂是说去就去的,古往,又岂只是高楼大厦堆砌而成的? 季羡林大师曾倡议“国学”乃根本。中国的根,便在这儿,中国的魂,本就于此。古今多少事。悠悠,切莫让,文人骚客,在其心之初,梦之萌的地方,画上休止符。 没有诗歌的世界 我念,那红酥柔夷,香脂粉腮,定是难得的尤物;我信,那一枚红叶寄相思,蜀女的爱连梧桐叶也载不动的刻骨铭心,定是时空再移,也难再有的佳话;我怜,桃花血泪,落红流水,定是咳断了心肺,也诉不尽哀怨的相思——五千年,便就锤炼了多少凄艳、哀绝的佳话。 这些,你舍得丢吗?舍不得! 钱钟书不知倡议过多少次了,王国维大师也不知提过几遍,就连最“潮”的袁腾飞教授也倡议——人之根本,树之种粒,文化,丢不得! 黑夜寂寥,无人对月怀吟,邀玉盘,端酒觞时,这黑夜,真就黑了,没了心中的那抹光,暗下的,又岂只是世界? ——由此观之,文化,不该丢,也不能丢。 莫忘,当听到“本草纲目”时,也要想想天青色雨下,一把纸伞,撑起的一颗千年执拗的心。 莫忘,当吃到不知油滚了几遍的炸鸡炸虾时,一枚艾叶,还香着,一艘龙舟,还游着。 莫忘,当一切都充斥着尖端科技时,这远古而来,早已泛黄的纸页,是其根本。于是,自己便懂得,雨天,行于舴艋中,缓步轻移,等一缕香,看一缕魂,悠长了,几世的缠绵。 ——文化于我 而今,依旧在我心中,永驻。 莫失,莫忘。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本篇文章是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予开放,在选材、立意等方面给了考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在审题上思考度最小,便于考生发挥。写好此文,应从以下三点入手:一、善识“题眼”。面对半命题作文,先要分析已有的文字,即“题眼”,细心揣摩命题的意图。“不该丢失的__________”,从这个题目上看所填的内容是关键之所在,因此选择好关键的词语,如“自尊”“亲情”“友爱”“自立”“诚信”“责任心”“苦难”“合作”等。着重选择好典型的事例来印证为什么不该丢失,并分析不该丢失的原因,写出自己的体会。二、善于“补”题。写好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可“补”的内容很多,可以张扬考生的写作个性,又能便于考生选择自己熟知的、喜欢的内容。如可以填写“不该丢失的爱心”。考生可以结合青海玉树地震选择材料,在规定的范围内打开思路,搜索自己最熟悉、最能产生“差异性”的内容来填题,要尽量使补题部分与题干有“落差”,利用反差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三、调动思维巧立意。生活中,“不该丢失的”方面确实很多:既可选具体事物,也可选抽象的事物;既可选某一时段的事,也可选不同时空的事……多选择带有启发色彩的材料,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挖掘,就能写出至真至情的文章。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苹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⑾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划横线词浯的理解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B.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D见渔人,乃大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段)(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周敦颐《爱莲说》

(5)《陋室铭》一文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6)《爱莲说》中比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7)《陋室铭》中描写主人交游之雅的句子是                                

8《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                                 

 

查看答案

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新华网布鲁塞尔10月4日 记者冯坚 刘江 赵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交谈。温家宝重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温家宝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同意,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和政府间沟通,适时实现中日高层会晤。

 

                                                                          

 

查看答案

第一单元是有关“战争”主题的课文,下面哪一句诗句与战争无关?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