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为谁 龙应台 (1)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

现代文阅读

为谁

龙应台

(1)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

(2)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3)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4)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5)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6)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7)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他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8)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

(9)有一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10)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回回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11)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12)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13)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14)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15)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 “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龙应台

(1)我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十四岁。当我结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过日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百八十四公分高,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是高校学生了。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你。

(2)我极不适应——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

(3)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4)我想和他说话,但是一开口,发现,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

(5)他在德国,我在香港。电话上的对话,只能这样:

(6)你好吗?好啊。学校如何?没问题。 ……

(7)假期中会面时,他愿意将所有的时间给他的朋友,和我对坐于晚餐桌时,却默默无语,眼睛,盯着手机,手指,忙着传讯。

(8)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9)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我问他,愿不愿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条件是,一旦答应,就绝不能半途而废。

(10)他答应了。我还不敢相信,多次追问,真的吗?你知道不是闹着玩的,截稿期到了,天打雷劈都得写的。当我和安德烈的通信被编辑成书——《亲爱的安德烈》后,读者的信从世界各地涌入。

(11)这么多的信件,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其它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看见了。

1.下列表述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母亲为“我”能够摆脱难民身份,包揽了所有家务。

B.做了母亲以后,“我”慢慢变成了能干的人。

C.安德烈为“我”熟练地做顶级的澳洲牛排。

D.直到最后,“我”才明白了安德烈的用心。

2.阅读《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四年后的安德烈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3.在《为谁》第5段中,“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在这里的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4.在《为谁》第15段中,儿子说“你还不明白吗”,儿子希望“我”明白什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结合《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探究《为谁》中直到文章最后,“我”才明白安德烈用心的原因。

                                                                             

                                                                               

6.结合《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和《为谁》,联系你读过的其他作品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让青春期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亲近融洽?

                                                                             

                                                                             

 

1.B 2.外表变化:长高了,原本“婴儿肥”的脸变得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远。 内心变化:和“我”有了距离感,不让“我”亲近,和“我”无话可谈。 3.这处细节描写读出了: 孩子们对“我”做剩的面糊充满了兴趣;玩面糊时孩子们调皮可爱的情态;孩子们沉浸其中的无比快乐的心情;“我”此刻分享孩子们快乐心情的愉悦感;“我”是一个对孩子的调皮无限包容的母亲。 4.儿子希望“我”明白,儿子教“我”做牛排是为了让“我”以后做给自己吃。“我”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不要什么事都为了孩子,作为母亲也要为了自己而活; 儿子也希望我明白,儿子已经长大了,已经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了,以后再也不用母亲为他操心了。 5.“我”和安德烈分别四年,这四年他长大了,成熟了,眼神中“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我们之间已经不再同以前那样亲近,有了生疏感;正如《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中所说“多少父母和儿女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其实安德烈一直关心着我,爱着我,只是没有表达出来。父母和子女缺乏必要的沟通是造成这场温馨的“误会”的原因。 6.通过阅读《为谁》和《认识一个十八岁 的人》,我感受到了安德烈在成长过程中和母亲产生了距离,无奈之下,他们双方通过写信的方式重新走进了彼此的世界。这使我想到了曾经读的一本书《花季雨季》,文中的主人公萧遥,面临竞赛的失败,他的情绪发生很大的变化,最终还是因为受到父亲的启发,使他重新振作起来。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父母的矛盾渐渐多了起来: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懒散,父母的唠叨和自己的反感。这些似乎都在一天天疏远彼此,亲人之间便出现了一堵无形的强。其实,只要我们能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多体谅父母的辛苦,对父母的唠叨多一份理解;只要我们对自己多一些要求: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对家务事多一份担当;只要我们和父母多沟通,多一些心灵的交流,及时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那么,处于青春期的自己和父母的关心自然会亲近了,也可以拥有和《花季雨季》萧遥父子一样的关系。 【解析】 1. 试题分析:B表述不够准确,应是“我做了母亲后一个阶段,“我”慢慢变成了能干的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从《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总结概括出原因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能联系其他作品,合理表述观点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9月3号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为了让学生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某学校将开展以下活动。

1.某班想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如果是你,你会设计哪些活动形式?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拟两个,要求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活动形式一:举行文艺会演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谈谈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此书虽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作者儿童时期的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两题。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 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选贤能,讲信修睦(       

(2)便扶向路,处处         

(3)无案牍之形     (          

(4)神情与苏黄不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2)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出因战事连绵,表达对亲人音讯的渴盼,对家人思念的句子是“                                                     。”

(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安闲快乐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颤魏魏    央求     取缔  文绉绉  

B.响彻云霄  荒谬     诘问  巧妙绝伦

C.风沉苦旅  晨曦      揣摩 微不足道 

D.烦燥      连声诺诺  蹒跚  狼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