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作文。 爱是一团火,点燃你奋斗的激情;爱是一盆水,浇灭你骄傲时的火焰;爱...

根据要求作文。

爱是一团火,点燃你奋斗的激情;爱是一盆水,浇灭你骄傲时的火焰;爱是一个警钟,无时无刻不在提示我们……在你的成长中一定有那么一份爱留在了你的记忆深处。请以“触及我心灵的爱”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例文: 触及我心灵的爱 天灰蒙蒙的,暗淡的天空掠过一丝伤感。要走了,要离开了,终究还是要离你而去了--我的老师。 那天,就是与你离别的那天,我微笑着与你说再见,你抚摸着我的头,告诉我,要加油。 也许你不知道,转身的一刹那,我哭了。一直走着,看着这里有我走过的痕迹,还有你对我的关怀和教育。 记得那次校运会时我扭到脚,你俯身替我揉搓的身影;记得那次我泪流满面,你着手帮我擦掉的身影;记得那次我胃痛,你搀扶着我上校医室的身影…… 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美好,这么多的回忆,一点一滴,全是来自你的爱。 还有那次我在数学老师的课堂上捣乱,你对我说的话。你说,永远不要对任何老师抱有埋怨,那样你就永远都学不好那一刻,其实每一位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她会有压力,会有情绪,所以尽管在怎样不是,也应该体谅。 那以后,我开始懂得每一位老师的辛劳与付出。 走到校门口,回头看了一下。前路是迷茫的,以前已经回不去了。我会记得你说过,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不放弃,因为很多时候,痛苦的挣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如果生活中没有任何障碍的话,反而会让我们变得不健全,我们就永远无法变成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永远不能展翅飞翔。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上天赋予我们的困苦和磨练,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壮。 你说过的话我会一直记在心里,你知道,从来我都不是个勇敢的女孩,你也希望我会长大吧。 老师,我会一直一直想着你的好,你的爱,你的关怀。 还有,谢谢你,老师。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命题作文,题眼为“爱”,爱的主题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触及我心灵”说明了这份爱给了我很多的心灵的触动和震撼,在写作时要表现出这种触动心灵的感受。 在选材上,自然、社会时时处处都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整个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一抹夕阳,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家庭中父母关爱我们的的一个眼神;学校里同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社会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有可能让我们终生难忘。“一滴水就能折射出整个世界”,用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我们就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叙可议,也可叙议结合。用深情的故事感染人;用深刻的哲理警示人;用形象的事物启迪人,这些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这是一道渗透人文精神的好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听到过或看到过以及经历过许多强烈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事件,这些事件一定在你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可以此为触发点,生发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皆可入文。可以写成记叙文,选取一体典型事例表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令人警醒的爱的事件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生存意识。在写作时,要着重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

日前,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的同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3000余名市民一次性纸巾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超过一千人一顿饭要用掉5张纸巾,甚至376人一顿饭用了6张以上的纸巾。对于选择纸巾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纸巾使用更方便,可以节省时间。

为了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他们走上街头,以散发倡议书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少用纸巾,重拾手绢”的理念。但不少市民认为,重新使用手绢是一种文明的倒退,既不卫生,也不时尚。

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求:①要有明确的观点;②要作简要的论证;③字数在100——120之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

说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1.作者连续写三位西方人对我名字的好奇,是否显得重复多余?

2.我跟美国人谈梅花时,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国人只知道中国的牡丹花?

3.认真阅读第⑨段,请概括回答作者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4.请结合全文,抓住“书香”和“诗心”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写出了春景的什么特点?联系全诗来看有什么作用?

2.三、四句中的“惹”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句中的“以”与“使人宣言感怒秦相范雎”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塞忠谏之路也            B尉首

C策之不其道              D先帝简拔遗陛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就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B范雎见到蔡泽后,虽然蔡泽行长揖之礼又下拜,但蔡泽心里不快,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D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

①范雎之曰                     ②乃病归相印           

③遂为秦相                     事始皇帝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②乃延入坐,为上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