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现代文 说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

阅读下面现代文

说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1.作者连续写三位西方人对我名字的好奇,是否显得重复多余?

2.我跟美国人谈梅花时,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国人只知道中国的牡丹花?

3.认真阅读第⑨段,请概括回答作者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4.请结合全文,抓住“书香”和“诗心”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1.不重复。写出了西方人对梅花的误解,为下文作者抒发对梅花的赞美作铺垫。作者层层递进,引出文章主旨。照应题目。 2.对比(反衬);用牡丹的又大又美来突出梅花高洁的品性,强调了梅花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1)不畏风雪,坚忍不拔(2)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3) 高洁淡然不张扬(4) 超凡脱俗(不庸俗)。 4.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品格的赞美。 【解析】 1.1】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一般回答不重复,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去分析其作用,结构上一般为引出下文、照应题目,内容上写出了……,表达了……(情感),体现了……(主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写此内容对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表达情感、表现文章主旨有何作用。本文的写作对象为“梅”,写“牡丹” ,运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用牡丹的又大又美来突出梅花高洁的品性,强调了梅花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第⑨段,抓住重要句子理解,“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体现其不畏风雨,傲然挺立。“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体现其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体现其高洁淡然不张扬。“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体现其超凡脱俗。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仔细品读画线句子,抓住关键词语“书香”和“诗心”,通过思考其表现内容和表达情感方面去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品格的赞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现代文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写出了春景的什么特点?联系全诗来看有什么作用?

2.三、四句中的“惹”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句中的“以”与“使人宣言感怒秦相范雎”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塞忠谏之路也            B尉首

C策之不其道              D先帝简拔遗陛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就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B范雎见到蔡泽后,虽然蔡泽行长揖之礼又下拜,但蔡泽心里不快,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D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

①范雎之曰                     ②乃病归相印           

③遂为秦相                     事始皇帝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②乃延入坐,为上客。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选段。

①当时A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A,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A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A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A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A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A,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②A大怒道:“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A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主!”……A骂了顿,去心窝里只一刀,察地搠倒在亭上。

文中的A是《水浒传》中的          (人名)。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志精心安排,扮作普通商人,悄悄连夜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但在黄泥冈还是被吴用等人用混有蒙汗药的酒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B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率先发现了在瀑布的后面别有洞天,于是大家推举他作为领袖,并尊之为“千岁大王”。

C孙悟空第三次去借芭蕉扇与牛魔王打斗时,在哪吒和灵吉菩萨的帮助下,使牛魔王现出真身,最终牛魔王自己主动交出芭蕉扇。

D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潜逃到了代州雁门县,恰巧遇上救助的金家父女,现与当地财主赵员外联姻。因官府行文通缉,鲁达只好暂避赵员外庄园,最后出家到五台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