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小小说,完成小题。 飘舞的碎布 宁瓦 他是一名货运司机,年前的一个月,准...

阅读下面小小说,完成题。

飘舞的碎布

宁瓦

他是一名货运司机,年前的一个月,准备跑完这最后一趟就回家过年。6岁的儿子闹着要和他一起去南方,他答应了。

他开了三天两夜的车,终于到了南方的城市。带着儿子买了一身衣服和一些年货,然后驱车往家走。新闻广播不停地说,南方的很多城市遭遇了罕见的暴雪。他的心担忧起来。

他的车刚入安徽,就被从高速公路上赶了下来。安徽下起暴雪,暴雪和冻雨封住了高速路。

他连忙拐进国道,但国道也被积雪封住了。他在国道上堵了一夜后,清晨的积雪更多了。他开始后悔带儿子出来,儿子也哭闹起来:“爸爸,我要回家!这里太冷了!”儿子的脸被冻得有些发白,车上空调早就坏了。他用大棉袄裹住儿子,心想必须离开这里,不能把儿子冻坏。他问了好多路上的司机,终于打听到附近的深山有一条老山路,可以走出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

于是,他出发了,开车沿着一条颠簸的小路往深山走。那是一个漆黑的夜,雪越来越大,他完全是凭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往前开,开得极慢极慢……

“砰……”车猛地一震,陷入了一个塌方的深坑里。他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看,天啊,居然没有信号!他想,这里的电网一定也断了。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整一夜,他在车前的道路上徘徊着。

天亮后,他到周围去探路,希望能看到一个村庄或者一户人家。可是,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山,他踩着厚厚的雪,精神恍惚,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脚扭伤了。他回到车里,忍着疼安慰恐慌的儿子,然后默默地祈祷。整整一天,都没有一辆车从这里经过。

又是一个无眠夜,他决定走出去,找到人来救自己和儿子。干粮被儿子吃得只剩一点点,而他,已经一天多没有吃东西了。

早上,他决定独自上路,他要儿子待在车里,乖乖地等他回来。他沿着一条岔路一瘸一拐地往外走,才走了两步,便回头去看,儿子正趴在车窗前张望。他扭头继续前行,再也没有回头,他怕自己涌出的眼泪被儿子看见。

他走过一个弯道,开始脱下自己的外套,拿出刀子,将一只袖子割下,撕成几条碎布,然后抽出一条挂在路旁大树的枝头。

他深深地明白,自己不知道走到哪里才能找得到人,而那时,自己是否还有力气回去救儿子就说不定了。他必须留下标记,哪怕自己倒下了,或许还能给别人指明一条寻找儿子的路。每走过一段路,他便将一条碎布挂在枝头做标记。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被他脱下,然后一刀一刀划开,一条一条被撕下来。先是外套的另一只袖子,之后从夹层剖开,一条条撕下来。再后来,就是羊毛衫。

他拖着受伤的脚,不知道走了多远,越往前走越绝望,绝望到连眼泪都没有了。

他穿着最后一件贴身的内衣,冻得浑身发麻;他饥肠辘辘,头昏眼花,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是,当他再走了一段路之后,却坚定地脱下内衣,将袖子撕开。

他感觉几乎没有力气了,但是却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当他又一次攀上一个山头时,猛然听到那熟悉的汽车喇叭声。他不顾一切地向山下走去,不断地用干涸的喉咙喊叫,那钻心的脚痛也感觉不到了……

当正在疏通公路的武警战士发现一个浑身只穿着一条短裤的男人出现在面前时,他们都惊呆了。还没来得及扶住这个男人,他就倒下了。

战士们用军袄裹住他,然后把他放上担架抬着往回走,沿着路上的标记,每看到一条飘舞的碎布,年轻的战士眼中就有泪光在闪动。当他们顺利地找到他泪水涟涟的儿子时,他猛地从担架上跳了下来,紧紧地抱住儿子。儿子不哭了,摇着他的肩膀问他:“爸爸,你的衣服怎么不见了?”他笑着回答说:“撕掉了,过年了,爸爸也想穿新衣服了!”他的话音刚落,山野里回荡起一阵笑声,只是所有人的眼中都盈满了泪花。

1.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句话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气那么寒冷,他为什么要撕碎自己的衣服?找出原文中的话回答并谈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这位父亲的形象的?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位父亲在大雪天为救儿子出困境撕碎全身衣服做路标。 2.不矛盾。天气寒冷,可是他因为车陷深坑却又通信中断而万分焦急,如果找不到人救援,在这深山雪天里,父子俩就会有生命之忧。此处通过对比,突出他心里焦急万分而又无计可施。 3.“他必须留下标记,哪怕自己倒下了,或许还能给别人指明一条寻找儿子的路。”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超越生命的伟大的爱。 4.是从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来刻画的。举例:“他用大棉袄裹住儿子,心想必须离开这里,不能把儿子冻坏。”他完全可以在车上等待,可为了不让儿子冻坏,他想尽方法要走出去找人,殷殷舐犊之情昭然可见。 【解析】 1. 试题分析:抓住什么人+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出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是父亲,做的主要的事是在大雪天为救儿子出困境撕碎全身衣服做路标。 2. 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天下着鹅毛大雪”是从天气的角度来说的,“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是从人物心情的角度来说的,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当时的处境、心理来回答。 3.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来年地,父亲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别人找到孩子,体现了父亲的爱。 4. 试题分析:文章主要是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形象。找出能体现父爱之情,具体描写人物的句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挑灯”点出时间,“吹角连营”描述了拂晓时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用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

C.下阕主要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D.“可怜白发生”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一样,都是写想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①。”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③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④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兵:兵法。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④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长跪而之(          )              ②寡人矣(            )

③许由无天下之(          )          ④今王受先王之传(            )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天                时宿

D.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A)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麽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A)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A)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A)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A)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A)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後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捞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

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文段中的A是(人名)______________,这段故事的标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以下文学常识及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C.《陈涉世家》出自《史记》。“世家”,主要记录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D.《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