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如答“针对‘做工苦’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论点”也可给分 2.)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3.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4.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坚持做一项事业;奋斗,在刻苦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在事业中比拼竞赛…… 【解析】 1. 试题分析:可从段首中心句找到论点,阅读本段内容即可理解“乐”针对“苦”而言,作者是针对“做苦工”提出的论点。 2. 试题分析:内容上,从由生活平常现象引出议论话题来理解;语言表达上,从语言平实,易与读者交流来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方面理解。 3.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证论、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4. 试题分析:根据作者发表的观点,抓住“乐业”的含义,从不怕辛苦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事业这一点来谈提炼出主要的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挑灯”点出时间,“吹角连营”描述了拂晓时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用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

C.下阕主要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D.“可怜白发生”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一样,都是写想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①。”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③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④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兵:兵法。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④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长跪而之(          )              ②寡人矣(            )

③许由无天下之(          )          ④今王受先王之传(            )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天                时宿

D.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A)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麽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A)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A)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A)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A)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A)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後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捞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

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文段中的A是(人名)______________,这段故事的标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以下文学常识及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C.《陈涉世家》出自《史记》。“世家”,主要记录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D.《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的一生是不断雕琢的一生。

雕琢自己,使生命更富有意义;雕琢自己,使人生更灿烂辉煌。青松雕琢自己,从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扎根岩石与青天白云游戏;小草雕琢自己,                ;大海雕琢自己,从而浩淼无边、博大深沉,敞开胸怀拥抱大山和小川;小溪雕琢自己,从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朝着远方的江河和大海奔去。

雕琢自己并不那么容易,它需要胆识和勇气,听惯了赞誉的华丽之辞,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因而批评对我们总抱有敌意。所以雕琢自己还需要认识自己——你的优势,你的不足,你的志向,你的毅力,你的个性,你的脾气。认识了自己,才知道哪些该凿去,哪些该保留,哪些又该 mí补。

玉经雕琢才成器,剑不沉埋便倚天。雕琢的目的远胜于雕琢的技巧,用心雕琢自己,终会雕出一个 yì立大地笑傲苍穹的“人”字来。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      )补       yì(      )立

②修改画线处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小草”为对象,根据上文空白语境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