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_____...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________《观沧海》)

⑵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⑹“剪烛西窗”这个成语现指亲友相逢叙旧,它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星汉灿烂  曹操⑵海日生残夜   归雁洛阳边⑶禅房花木深⑷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⑸随风直到夜郎西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⑴-⑸这几个题目均是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直接默写出所缺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不要添字、漏字。第⑵题,注意“雁”不要写成“燕”。 第⑸题“郎”不要写成“朗”。第⑹题根据提示写出句子。 考点:古诗文默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瘫痪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覆去

B.锤打      搓捻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C.尴尬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烂漫      委屈     满不在乎    花团锦簇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一项是(  

A.别(jué)   号(chuò)  芽(nèn)   惊慌失(cuò)

B.星宿(xiù)   谎(sā)   (chè)   絮絮叨(dāo)

C.憔(cuì)   笑(nì)    告(dǎo)   银装素(guǒ)

D.徘(huí)   (jiá)    着(zuàn)  小心翼 (yì)

 

查看答案

在冬日里,总有一些人或者事,给了你温馨的记忆。 

请以“冬日里的温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点头说:“我们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真聪明,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合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1.在文章前半部分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老师生病之前用心教育我们的几个生活片段。请概括一下,填在下面横线上。

(1)第一天上课,他用真诚友善的表情和开场白,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2)                                                         

(3)                                                         

(4)                                                         

2.第八段画线句用了比喻手法,请写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并赏析这一比喻的妙处。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十一段“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请你揣摩老师此时的心理。

4.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两次写到老师的眼神?

5.读完全文,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 “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iPad能不能替代大中小学教科书

①很多年以前,我们就曾经很现实地想象过,用电子教科书取代纸质的教科书,但这个梦想始终未能变成中国的现实。然而,iPad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一亮。

②iPad能不能替代大中小学教科书?仅仅这个想法就叫人激动不已。中国是世界上大中小学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大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超过了4亿人,如果每个学生人均以10本教科书计算,总量将超过40亿册。真是天文数字,真是浩瀚如海呀。 

如果iPad真的取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将为中国节省多少纸张,让中国多少宝贵的森林资源免遭砍伐。对中国森林覆盖率的贡献难以估计,对绿色中国的贡献难以估计。而且大中小学教科书是每个学年都要换新的。可一台iPad,就能让一个小学生从小学入学用到大学毕业,至少用上16年。 

你可以想象,因为用了iPad,小学生背不动的大书包,特别是那种旅行箱式的大书包,会变得有多轻。一个小小的手提袋,将一切搞定。而且铅笔、橡皮、转笔刀、胶带纸、文具盒全都将寿终正寝。连作业本也可以一起作古了。

如果iPad真的替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教室的黑板也将不复存在,更不用说粉笔和黑板擦了。老师也会拿着iPad上课,教室里只要有一台投影仪便可以了。教室会因此变得干净而整洁,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会和坐在第一排的学生没有区别,都能看得一样清晰。至于老师批改作业,将变得越发简单,用E-mail便能了结。 

从现有的性能看,iPad打赢大中小学的教科书,绰绰有余。其容量几乎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更新起来更是轻便快捷。与纸质的大中小学教科书相比,几乎是太阳与萤火虫比谁更亮,答案不言而喻。

⑦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科技进步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每月出版的刊物,都变成了半月刊或是周刊,而每天出版的报纸,在新闻大战中,都败给了随时都能更新的网络。可我们的以纸质为载体出版的教材,一年才更新一次。这种状况还能继续下去吗?

 

如果iPad真的取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它还会给中国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影响深远的变化。

(选自《科技潮》,有删改)

1.阅读全文后,你认为iPad替代纸质教科书的优势有哪些?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