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阅读下文,完成题。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

1.请将选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1)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

2.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1.(1)吹面不寒杨柳风(2)从头到脚都是新的(3)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2. C 3.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儿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鸟儿对春天来临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若从“听觉角度”分析,可给1-2分) 4.不仅烘托了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还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进一步表现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课文名句的能力,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正确辨析。A、B、D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品味,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修辞、表达的情感、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文中的结构上的作用等方面去品析。如本题中,从“高兴”、“呼朋引伴”可明确是拟人手法,而且借鸟儿的“高兴”的情态和动作表达作者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所以答案为: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儿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鸟儿对春天来临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理解。结合语境,从“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可感受到“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表现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再进一步分析,这还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因此答案整合为:不仅烘托了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还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进一步表现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4.经过了两千多年,我们还要不要“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学生: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一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学生: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学生: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学生: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学生: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学生: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作铃声。比如《青梅之歌》就挺好听,(哼唱)“千树万树,青梅花儿香……”温馨、高雅,多棒啊!

(1)同学们议论的话题是什么?(   

A.优美音乐      B.校园铃声      C.后山钟亭

(2)乙生说“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A.甲生不关注校园铃声是否有美感。

B.甲生的耳朵形状长得不太好看。

C.甲生的听力有些迟钝,不够灵敏。

(3)假设你也参加这次讨论,你赞同哪位同学的建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是      (作家)的《           》中的情节。

(2)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由孔编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D.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雪朝》、散文集《背影》和文艺论《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咏雪》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元代著名的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

(7)曹操的《观沧海》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由自然之景引出生活理趣的句子是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在第二单元里,我们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老师:有为孩子排除jiū(  )纷的老师;唤醒海伦灵魂,让海伦的生活从此jié(  )然不同的莎莉老师;能tú(  )手画圆和三角形的老师;对丘吉尔宽hóng(  )大量的威尔登校长,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好老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