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

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1. 第①段中划线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
2. 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

 

1.搜索枯肠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出文中写的事情留给作者的象非常深刻。 2.“我”用心看了,看画时融入了自己的想像,仿佛自己走进了画中,在山水间徜徉,享受到无限乐趣。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中对文章某词语某句子的理解“好处”,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什么意思,说了什么(字面的意思),二是有什么作用(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抓住短文中“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这句话就可以理解,因为“入神”,产生浓厚的兴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的字。

1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之(    )(3戎不动(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苏轼的《浣溪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查看答案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出下列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趣。        B.何不试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D.观正浓
2.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查看答案

以“爱心”为 话题,仿写一个句子。

爱心是冬日里的阳光,能融化心中的坚冰;爱心是夏天里的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爱心是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每次考试王老师总是危言耸听地告诉我们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

B、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D、他学习认真是出了名的,每天都是忘乎所以地学到深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