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的字。

1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之(    )(3戎不动(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1)曾经 (2)摘 (3)只,只有 2.树在路边而长满果实,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要多观察,勤思考,善于分析推理,才能发现生活的真实。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直接解释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根据王戎对李树林的观察判断来理解其中的所含的“观察”“思考”的道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轼的《浣溪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查看答案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出下列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趣。        B.何不试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D.观正浓
2.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查看答案

以“爱心”为 话题,仿写一个句子。

爱心是冬日里的阳光,能融化心中的坚冰;爱心是夏天里的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爱心是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每次考试王老师总是危言耸听地告诉我们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

B、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D、他学习认真是出了名的,每天都是忘乎所以地学到深夜。

 

查看答案

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去郊外游玩,去哪?下面是他们的交流发言,请选择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刚说:“溧水的景区太多了,有鬼斧神工的天生桥;有碧波荡漾的东屏湖;有山水秀丽的无想山等……真不知去哪?”

B.小安在喃喃自语:“去崔嵬的小山峡?还是天然氧吧无想山呢?”

C.“去一个有山有水的景区吧!”小明说,“就去无想山吧!”

D.“对,去寻找作家周邦彦在‘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中描述的风景吧!”小佳也赞同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