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散步(10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

散步(10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3分)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分)

3.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2分)

 

1.(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2)走大路(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或:依从母亲,孝敬母亲) 2.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我”和妻子代表中年人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3.心理描写 4.作为学生围绕认真学习,端正做人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一般表述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教师进行指导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讲了一个“散步发生了分歧的故事”从中表达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对“责任”理解正确,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矩: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文学常识填空。(3分)

孔子,名(      ),字(        ),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

4.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2分)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赋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是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谐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在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与前文组成排比句。(2分)

 

查看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们真的感受到了吗?或许,我们把母亲的叮咛当作了烦人的唠叨,把母亲的守护当成了讨厌的监视……请你静静回忆母亲关爱你的那些细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描绘下来。(适当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篇幅50—80字)(4分)

 

查看答案

有人把老师作过很多比喻,如“把老师比作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2分)

“把老师比作小草,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你把老师比作什么呢?说说理由。

我把老师比作                     ,因为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里发生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散步》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