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我是你们的孩子 作者 莫小米 ①十二岁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我是你们的孩子 作者 莫小米                                                                            

①十二岁女孩,独自去陌生城市上中学。

②父母是军人,到处有战友,临走让女儿随带一封信,拜会居住在那城市的老战友夫妇。父母的本意是,万一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们相帮。毕竟那是四十年前,连电话都没有的。老战友夫妇都五十多了,比女孩父母年龄还大些,没有生育,女孩文静懂礼貌,让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令女孩及父母都始料未及

③周末下课,伯伯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伯母则在家里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学校伙食简单,女孩的确是有点饿,埋头吃了半碗饭,一抬头惊呆了,二老都不吃,光看着自己吃,仿佛看她吃的味道,比他们自己吃还要好。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有这么一份浓浓的亲情,一次两次,女孩很感动,可每个周末都这样,受不了,有时故意在教室磨蹭很久才出来,伯伯还站在马路对过的路灯下面,几十年后她回想起来说,像是在等一个前世的情人。

④后来说好不去吃了,他们就做好送来。一个罐子,包在棉袄里,送到女孩宿舍,看着女孩打开,伯伯说,趁热吃,啊。非要看着她吃上几口,才肯离开。国庆节放假,伯伯说带她去看戏,看到精彩处,却听到鼾声,一回头,伯伯已经睡着了。他根本不爱看戏,只是想带她看。

⑤女孩偶尔也去看二老,吃完饭想帮着洗碗,不可能,他俩只希望她坐着看书,吃水果,有一次伯伯竟然试探地说:我可以给你洗一双脚不?女孩笑说为什么呀,我给你们洗脚还差不多。伯伯难为情地说:哎呀,可惜你已经大了,要是再小一点,我就可以给你洗脚了。有一丝辛酸。

⑥三年很快过去,女孩要离开了,老夫妇竟然双双病倒,生离死别一样。伯伯还住了院。她是个好心的女孩,临走前特意去医院,对伯伯许诺,我会写信的,我会来看你们的。

⑦很多年后女孩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这对无子夫妇心底的隐伤。她从医,照料他们晚年的病痛直到生命终点。她说,我在自己父母那里,从未得到过如此细腻极致、爱到不知所措的感受,我一定是他们前世的孩子吧。

⑧她在老夫妇的墓碑上刻下一行字:我是你们的孩子。虽然她从未喊出过一声爸爸妈妈。

1.文中写了哪些“令女孩儿及父母都始料未及”的事情?(概括四件即可)(4分)

2.第③段写“有时故意在教室磨蹭很久才出来”,这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3.第④段中,伯伯带她去看戏,“看到精彩处,却听到鼾声”,这一细节说明什么?(2分)

4.第⑦段有句话照应了第②段的“始料未及”,请把它写出来。(2分)

5.结合文章第⑧段,提炼出文章的主题?(3分)

 

1.示例:二老张罗丰盛的饭菜,自己不吃光看女孩吃;饭到学校、看到女孩吃上几口才走;不爱看戏,只是想带女孩看;想给女孩洗脚(每点1分) 2.不好意思让伯伯每周接(1分)不好意思面对二老的细致照顾(1分) 3.伯伯根本不爱看戏,只是想陪她看(2分) 4.他说,我在自己父母那里,从未得到过如此细腻极致、爱到不知所措的感受,我一定是他们前世的孩子吧(2分) 5.女孩儿对两位老人浓浓的关爱之情(1分)的领悟(1分)和回报(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始料不及”这一要求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这里理解出“不好意思”的心态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正确找出文章原句即可。 考点:筛选原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2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fán) B清涟而不妖(zhuó) C不不枝(màn) D陶后鲜有闻(xiān)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4分)

可爱者甚     濯清涟而不      亭亭净         陶后有闻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2分)

2.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壮观景象。(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默写9(8分)

(1)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4)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摇有此寄》)

⑺《观刈麦》这首诗中,从正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初一年级同学要举办“光盘”演讲活动,邀请春蕾中学的李老师参加。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请柬,在格式和语言上共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5分)

请柬

尊敬的李老师A:

为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B,增强同学们的节约意识,我们年级将于6月20日C在学校的阶梯教室举办以“我与节约”的演讲活动D,特邀请您参加。务必按时到会E。

2014年6月10日       

阳光中学初一年级F       

                                                                       

 

查看答案

《西游记》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情节,如大闹天宫、         、偷吃人参果等。(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