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学作品,完成后面问题。(14分) 榕树下的瘦女人 沈祖连 长长...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学作品,完成后面问题。(14分)

榕树下的瘦女人

沈祖连

长长的新兴路,延伸到桥头,形成个“丁”字。丁字路口处,有棵大榕树,说不清它有多大的年纪,只知道在父亲乃至祖父他们小的时候就有了。逢着夏天,这里是人们纳凉、娱乐的天地。现在秋凉了,一天比一天冷,人们便都转入屋里去了,这里便现出了它的荒凉,阵阵秋风吹得人们的心都发了毛,谁还会到这里来呢?

不过也有。一个瘦骨嶙峋的女人,终日拄着一根枯藤或是一截竹棍在这里,有时坐着,有时站着。秋风拂起那发黄的发丝,飘飘悠悠的,一双呆滞的眼睛犹如两眼枯井,时而看着桥头,时而看着路,时而看着行人,有时什么也不看。

我早上去上班,路过桥头便看见她,她的瘦以及她的黄发丝,都让人无缘无故地产生一种怜悯。我便走近了她。

“阿姨,你在等什么?”

她慢慢地反应过来:“你是在问问我吗?这么说,你看见过一个后生仔吗?”

她没有正面看着我,我用左手在她面前比划了一下,她的眼睛动了动,便又停下了。我猜她是眼睛不好,至少是看不清面前的人和物。

“阿姨,你要等的后生仔是什么样子,告诉我,我可以帮你找。”

“那太好了,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刚才有个姑娘也说要帮我找。后生仔高高的,说话声音不大,跟你差不多,说话很好听。”

“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等他做什么呢,他是你的什么人?”

“不,他不是我的什么人,只是欠我的钱,那天他买我的手镯,说等会儿给我钱,便走了。”

“阿姨,我想你是上当了,怎么不给钱就让他走了?现在可不同以前了,不抢你就好了。你能告诉我多少钱吗?”

“我们说好了的,他回头给我三百元,那可是真玉啊,是我母亲给我的嫁妆,他见了直说是好玉,我见他识货,便解下给他看,他说我的手太瘦太小,不适合我,便缠住要我卖的。”

又是一起诈骗案。

中午我回来,经过桥头,她还在等。

第二天,她还在等,看着直让人心疼。我在心里一百次地骂,是哪个没良心的小子,有本事不去诈骗大亨,却来骗这些可怜的老百姓,该是断子绝孙的。

第三天,她还在等,不知怎么,看到她那黄黄的发丝和深似枯井的双眼,便有一种要帮助她的本能涌上了心头。于是我又走近了她:“阿姨,对不起,我这两天有急事,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让您久等了。”

她慢慢地转过身来,捉住我的双手,她的瘦手在哆嗦着,那枯井似的双眼分明渗出泪来:“你可回来了啊,你可知道我要钱干什么吗?

“知道,阿姨,是我耽误了您,您打我骂我吧。”我把三百元塞到她的手上,并做好了挨骂挨打的准备。

“好了,你回来就好,阿姨怎么舍得打你骂你?到底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前天有人还说你是个骗子呢。”

瘦女人心满意足地走了,又是一阵秋风掠过,榕树叶子簌簌地落下来,我的心里是一阵快慰又一阵悲戚……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

1.“榕树下的瘦女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3分)

2.文中瘦女人说“你可知道我要钱干什么吗 ”。请你说说她为什么要苦苦等着小伙子的三百元。(2分)

3.品味下面句子,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秋风拂起那发黄的发丝,飘飘悠悠的,一双呆滞的眼睛犹如两眼枯井,时而看着桥头,时而看着路,时而看着行人,有时什么也不看。

4.文中写了一位愿意帮助“瘦女人”的姑娘,请你说说这个姑娘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5.文章结尾处说“我的心里是一阵快慰又一阵悲戚”,请说说你对“快慰”和“悲戚”的理解。 (4分)

 

1.(3分)她专心、执着地等待着“后生仔”回来践约,她相信世界上有好人,她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 2.(2分)她想借此证明自己没有上当,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的。 3.(2分)这个句子通过对瘦女人的外貌描写(头发和眼睛)和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她久久等待的凄苦和焦虑。 4.(3分)“姑娘”的出现,为“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的”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进一步增强了“瘦女人”等待“后生仔”的信念,为作品增添了许多暖色。 5.(4分)“快慰”的是,“我”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替那个食言的“后生仔”付了三百元,维护了“瘦女人”对世界美好的感知和确信;“悲戚”的是,谎言终究是谎言,从“后生仔”的行为看到了道德的沦丧。(各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写“姑娘”的章节,从内容主题上为“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的”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进一步增强了“瘦女人”等待“后生仔”的信念,为作品增添了许多暖色。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如:“快慰”的是,“我”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替那个食言的“后生仔”付了三百元,维护了“瘦女人”对世界美好的感知和确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6分)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以孝心感动了中国。孝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弘扬孝道,我们班开展了“孝德文化周”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孝德文化周”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2.为“孝德文化周”设计一个活动,请简要说明活动内容。(2分)

3.请用上“父亲(或母亲)”、“背影”、“路”三个词语,以孝德为主题写一段30字左右的文字。(2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俗语)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论语·子罕》)

(3)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 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             ,恶语伤人六月寒。

(6)三百六十行,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韧,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C.《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堪称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D.《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___________。

上世纪初,爱国学生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里幻想举办万国博览会。

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

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

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我们听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能否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

C.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其他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D.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王刚介绍了他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