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小题。 (13分) 成功的秘诀 ⑴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小题 13分)

成功的秘诀

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 。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2.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请为选文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4.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

5.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2.举例论证。(1分)举项羽、李白、李娜等人的事例,具体有 力地论证了“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的观点,(1分)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3.示例:坚信中国人也能在世界田径赛场上扬眉吐气的王军霞,坚定信念,驰骋赛场,不仅打破了世界记录,还获得了世界田径最高荣誉——欧文斯奖。 4.首先提出“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这一分论点,(1分)然后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进行证明,(1分)最后收束本段,强化这一分论点。(1分) 5.论证了“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1分)对上文进行了补充论证,使论点更明确,论证更严谨。(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论点一般是题目,或者隐含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一般以一句话的形式呈现。本文的论点隐含在第一段中。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先明确论证方法种类及作用: 论证方法 作 用 举例论证法(例证法) 通过……事例,具体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法(引证法) 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把……比 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xx(观点) 对比论证法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地论证了xx(观点) 然后通读第二自然段,可看出本段列举了东晋谢安沉着镇定破敌和毛泽东用静气化解危机的事例,论证“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所补充的论据能够证明论点,语句通顺,内容表达准确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第三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这一分论点,然后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进行证明,最后收束本段,强化这一分论点。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可知“自信是有条件的,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这是一种补充,使论证更加严密。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

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自枉屈            猥:                                          

(3)一日三至而得见    弗:                                          

(4)见布衣之士          布衣: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遂见之,不可止。

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6分)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3分)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3分)

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查看答案

古典名著《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下面故事片段,指出其中的“他”是哪位水浒英雄,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故事。 (3分)

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他”是水浒英雄:              (1分),与“他”有关的一个著名故事: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