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共20分)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共20分)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有改动)

1.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⑵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4分)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    句。赏析:                                             

4.“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4分)

5.针对两节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③④中三位老师的举动,尝试结合材料陈述欣赏这些老师的理由。(6分)

【链接一】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链接二】“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鲁迅《藤野先生》)

 

1. 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②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评分: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⑵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评分:共2分。答案应含有“对老师的深情”“情感难以控制”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等等 评分:共4分。也可任选其他角度,如联想和想像、词语的赏析等,表达合理即可。 4.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评分:共4分。每点2分,可有不同 角度,合理即可。 5.文中的老师用赞赏的口吻肯定学生的漂亮,吸引新学生的注意力,教导学生有方,充满爱心;魏巍的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极富有亲和力;藤野先生的做法,表现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陈述一位老师做法欣赏的理由,得2分;说全三点,得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的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变换概括出另两个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两句都是人物描写,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根据前后情节,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两句都是表现人物形象与情感的,先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再从表现人物某一形象特点和人物的内心情感来分析,要用评价语“生动”“形象”“突出”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两处的位置,结合前后情节内容,根据人物的言行体会“好”所表现出的“老师”的精神品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与西本文所写老师言行上的共同点即老师的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对学生充满爱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将上文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8分)

1)不亦      2)学而不思则

3疏食饮水    4)不昼夜

3.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    )(2分)

示例:学而习之

A、好之者不如之者    B、温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        D不习乎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共6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2分)

2.展开想,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来的画面。(2分)

3.你认为这首诗的画线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8分)

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

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悟“美”】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2分)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②                

2.【鉴“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2分)

              的妈妈最美

3.【荐“美”】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请为她写一则推荐词。(4分)

要求:a、必须围绕你在题目(2)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b、必须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c、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的姓名;d60字左右。

“最美妈妈”推荐词: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共9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2                 ,洪波涌起。《观沧海》

3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切的句子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忧虑之情的句子:                                         

6)《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