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吸引了。

B 由于观点的分歧、性情的差异,两人慢慢疏离了,最后分道扬镳,一个去了上海,一个去了北  京,各奔自己的前程。

C 桂林的画山绣水,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D 我早就期望着能去长城游览了。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这里不合语境;C中“巧夺天工”是指人为制造的,这里不合语境;D中“如愿以偿”是指实现了愿望,这里语义重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B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C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包子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卖——包子”,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D日本军国主义能不能复活,“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会不会被打破?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shè)级        (qiè)意    地(qiào)   玲珑(dī)透

B(wǎng)     (bǎo)贬    污(gòu)    泠淙淙(líng)

C峋(lín)        (jué)起    (shù)簌    销声(nì)迹

D(yùn)育      cuán)聚  (wéi)子    分道扬(biāo)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滋养花草的有泥土,滋养鸟儿的有山林,滋养我们的有亲人、书本、社会……

请以“滋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8分)

隐藏在步伐里的父爱

徐立新

  ①很小的时候,鲁尔便发现父亲走路时的样子与别人不同,总是一脚高一脚低,两条腿似乎不一样长。但父亲依旧是鲁尔的骄傲和榜样。他是一名技术人员,有不少科技发明。

  ②鲁尔上中学时,学校里开设了体育课。有很多项目,鲁尔都做不好。一次,在走平衡木时,其他同学都轻而易举地走过去了,鲁尔却始终不行,接连几次从平衡木上掉下来。

  ③鲁尔难过极了。父亲知道后对他说:“对不起,都是爸爸的错,这是家族遗传,你爷爷、爸爸在平衡能力上都存在着天生缺陷。”

  ④“家族遗传?”鲁尔惊讶地看着父亲。“是的,不信你看我。”说着,父亲将一条长凳移到了鲁尔面前,然后站到上面开始走,刚走两步便掉了下来。

  ⑤“这可比我们学校的平衡木宽多了!”鲁尔觉得自己比父亲要棒。“是的,跟爷爷、爸爸相比,你已进步很多。我明天就去学校跟体育老师解释。”

  ⑥第二天,鲁尔经过操场时,意外听到体育老师在和另一位老师谈论自己:“鲁尔小时候曾是个脑瘫儿。”“您可别瞎说,脑瘫儿是智力低下的代名词。”“是他父亲亲口告诉我的……”

  ⑦脑瘫儿?智力低下?鲁尔无法相信,他疯狂地跑回家向父亲求证。

  ⑧“爸爸本来想隐瞒这一切,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父亲平静地说道,“不错,你小时候的确得过脑瘫,但只是轻度的,比爸爸小时候好多了。”

  ⑨“难道又是遗传?您别再想骗我了。”鲁尔大声地吼道。

  ⑩“是真的,难道你没有发现爸爸走路时总是一脚高一脚低吗?这是严重脑瘫留下来的典型后遗症,这么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

  ⑾直到此时,积聚在鲁尔心中多年的疑惑才得到了解答。

  ⑿“但是,儿子你要记住,这种病的后遗症并不可怕。你看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不比任何人差。”

  ⒀此后,鲁尔不再为自己曾是脑瘫儿而自卑,他深信自己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和爸爸一样。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鲁尔以优异的成绩进了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⒁鲁尔32岁那年,父亲因脑溢血突然死亡。按照家乡的风俗,在火化前,作为儿子的鲁尔要亲手帮父亲换最后一次衣服和鞋袜。当鲁尔脱下父亲那双几乎是穿了大半辈子的皮鞋后,惊讶地发现:两只鞋的内部鞋底竟然不一样高,高的那只鞋内放着一层用厚厚鞋垫做成的内增高。

⒂鲁尔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无法相信,父亲为了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一高一低走路。父亲的爱,就隐藏在他那一高一低的步伐里。(选自《环球人物》2014年第13期)

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隐藏在步伐里的父爱”的具体内容指什么?(3分)

2.小说讲究伏笔照应之妙,请仔细阅读小说,找出三处与文章开头划线的文字相照应的语句。6分)

3.品析小说的语言。(6分)

1鲁尔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无法相信,父亲为了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一高一低走路。(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2父亲的爱,就隐藏在他那一高一低的步伐里。(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4.从父亲一高一低的步伐里,我们可以认识一位怎样的父亲?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5分)

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有时候才能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⑤“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之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⑥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用勤学苦读的缘故。

⑦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⑧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喃?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⑨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⑩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⑾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⑿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⒀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选自《疯狂阅读》2014年第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2.细读短文第②至⑿段,完成下列表格。(6分)

三种“空喊读书”的人

改掉毛病的办法

              

            

              

            

              

            

3.品析第⑧段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

4.第⑤段引用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