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 让我无比愧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将题目填写...

以“       让我无比愧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将题目填写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参考例文 想起奶奶,让我无比愧疚 听大人们讲,在奶奶60岁的时候被检查出患有肝病,我便掏出了那皱巴巴的一块钱出来,说“给奶奶治病”。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我不得而知了,但我知道我希望奶奶健康。 冬天的午后,总是外面比里面暖和的。我和奶奶就会把属于我们的那两张老人椅放在阳光下,躺在那里。听奶奶讲故事,她向我介绍她小时候有多顽皮。沐浴在这冬天的阳光里,每一个说辞都触动 我的心弦,看到奶奶笑了,我不知我是应该开心,还是沉重。她在想家乡吗?我甚至连她的家乡在哪我都不知道。我开始有点责怪自己了。 春天,总是那么不经意地来了,这也许会是奶奶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奶奶喜欢养花,最爱的也许会是那含羞草了吧!但我对于花的知识是一无所知。所以每次奶奶和我说起我都是答不上来的。我心里十分责怪自己。 夏天炎热的气息传来,奶奶就不会出门了,暑假来临,我总是往奶奶那里奔的,每次一去,就会看到她在下着跳棋,先看这边,再下那边,看到我来了,那种透着光的眼神,仿佛是在沙漠中见着了绿洲的样子。这种夏天的感觉,至死不忘。 秋天,秋高气爽,奶奶总是会提前进入冬天,因为她会穿许多衣服,还会坐到火炉旁。有时天公作美,她就会出来走走。每次回家的时候她总是等在我回家的那条小道上,看着前方的路,只要出现了我的身影,她呆滞的眼睛里又总是会透着光的。此时已是深秋了,最怕冷的奶奶竟会等到这么晚,我怎么会因为上网而让奶奶等我呢。 那年备战中考,我们的冬春夏秋就缩水了,见奶奶的面也越来越少了。她不会再等到那条道上。有一次压力过大的我回到了家,见到了奶奶。我哭了,无情的岁月在侵蚀着她,我知道她顶不住了。人已经瘦了一圈,眼中透着血丝。脚也肿了。我害怕… 那个季节,秋天,秋高气爽。如往常一样,只是这几天没睡好,感觉有什么在牵挂着我,星期五,回到了家,听见了远处传来了鞭炮声,不祥之感随之而来。真的,她真的走了,安祥地走了,孤单地一个人静静地走了。奶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我跪在那里不不知所措。这迟到了五天的追悼有何意义呢?奶奶在那天,对我爸爸妈说:哪一天我走了,别影响他学习,晚点通知他。这个季节花枯,心碎。我竟这么糊涂,看着奶奶送给我最后的两包豆子,我呆了。站在那里… 我对奶奶总是有愧的,从她的家乡我不知在何方,让她在深晚等我,竟至于见最后一面也没能啊!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酸甜苦辣,也有让人后悔、愧疚的事情,请写出最让自己不愿回首的事。从文体看,较为适宜写成记叙文,不过在写作时,可以以记叙为主的同时,结合运用抒情、议论等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3分)

王玉昆

①这个初冬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满心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去公司加班,完成一张本该下周三才交差的图纸。匆匆地洗漱毕,我向窗外瞅了一眼。天阴沉沉的,雨已下了很久了。我从壁橱扯出一把雨伞,快步向楼下的公交站走去。

②看来,和我一样悲剧的人还不少,小小的公交站里挤满了人。他们个个都手捧着冒着热气的快餐大块朵颐着。站旁的小垃圾桶显然已不堪重负,人们只好把垃圾堆在垃圾桶周围。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清洁工哪里去了,垃圾都堆成山了!”也许这是一句有魔力的话,没过几分钟,一个脚踏三轮车的清洁工便影影绰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我看到这位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身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显然是雨来时临时披在身上的。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头发,顺着发梢一滴滴地滴落到他不断工作的手上。这时,雨大了起来,清洁工也把垃圾清理完毕。他站在了车站的矮檐下,看来是想躲一会儿雨。挨着他的人不自觉地向我这边挤,仿佛在躲避着什么。霎时间,本来还挤满人的小车站的一头只剩下清洁工一人。许多人上车时,还回头看了清洁工,似乎露出鄙夷的神色。

④人们差不多快走光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班车。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当我正在无聊地猜测和臆想的时候,小男孩就从我身边飞过,扑向了旁边的清洁工,清脆地叫一声:“爸爸!”

⑤我愣了一下神,小男孩便伸手递给清洁工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说道:“爸爸,来,穿上!”清洁工伸出黝黑的手指,爱怜地捏了一下小男孩因跑步而通红的脸蛋,假装生气地说道:“谁叫你自己跑出来的,我不是说就快回去了吗?”小男孩却假装老到地责备父亲道:“你就会骗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要照顾自己!”清洁工笑了,扭头看了我一眼,我也忍不住笑了,但我的笑里似乎少了什么。

⑥此时,小男孩又拉开厚厚的上衣拉链,拿出一小杯水和塑料袋包着的两个鸡蛋,鸡蛋已经剥过皮了。清洁工喝了一口热水,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现在舒服极了。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在雨中尽享着父子深情,各自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

⑦突然间,一直默默充当看客的我,感觉有两股热热的东西从脸上滚落。我这是哭了吗?我的内心翻滚着,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

⑨我很幸运,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见证了发生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人之间的一段“最伟大”的亲情。它使我明白,亲情真的无处不在,感动真的无处不在。这雨中的父子深情,将会永远地向世人证明着一个真理: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我想,我也已找到了落泪的真正原因。

⑩上车的时候,我深情地冲着这对父子,这对教会我道理的“老师”挥了挥手,他们看着我,我们都笑了。(摘自《做人与处世》)

1.本文交代“我”不得不在雨天去等公交车的原因,再叙述在车站候车时,看到等车的人们对清洁工的          和清洁工父子         两个场景,由此,“我”感悟到什么?(4分)

2.文中第⑤段写到“我也忍不住笑了”,第⑩段又写到“我们都笑了”。谈谈你对“我”先后两次笑的理解。(2分)

3.找出一处父子俩感动“我”的细节,抄出句子,并做简要赏析。(3分)

4.文中第⑧段写到“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垃圾变水泥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法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炉,经由原水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泥生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1.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意何在?(3分)

2.“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3.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城市生活垃圾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B.中信重工研发的新技术,使生活垃圾通过破碎焚烧,变成了生产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C.用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而且垃圾中可燃物可替代部分燃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D.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像洛阳这样的城市每个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5分)

富贵(         至陈:(          六月(          说陈王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3分)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①原因:                                                     

②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 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出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