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D   【解析】 试题分析:A、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B、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C、开卷有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D、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经分析,D项用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一代天骄簇新一筹莫展诘难不知所措

B.根深蒂固谀词刻骨铭心慰籍墨守成规

C.恃才放旷旁鹜豁然贯通瞰望怒不可遏

D.山清水秀伫立不求甚解要诀金榜提名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渎xiè笑chī怒chēn孜不倦zī

B.妖ráo忑tǎn智ruì强不舍ɡuā

C.恣suī素ɡǎo狡xié一黄土póu

D.脚ɡuǒ社据jié面面相

 

查看答案

作文(30分)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______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爸爸、老师、叔叔、伙伴、同学、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

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字数500字以上。

⑤文中不得暴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文成公主进藏(9分)

文成公主出发到吐蕃去了。她带去了各种庄稼的种子,带去了牛羊和鸡鸭,还带去了许多工匠。传说临行时,唐朝皇帝怕文成公主到那里后想念家乡,便叫工匠制作了两面能照见内地风光的日月宝镜,送给公主。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前方是广阔的草原,帐篷点点,牛羊成群。她取出日月宝镜一看,镜子里出现了长安的热闹情景,她伤心地哭了。但是她又想到自己的使命是伟大而神圣的,于是毅然将日月宝镜扔到草原上,向西进入了吐蕃。据说,日月宝镜很快变成了两座大山,就是现在的日月山。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使命:                                      

毅然:                                       

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分)

                                                                  

                                                                

3.文成公主进藏的旅途艰难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4.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扔掉日月宝镜?你能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吗?(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13分)

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B.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托) 信(信用)

B.期(约定日期) 去(离开) 委(舍弃)信(信用)

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 信(相信)

D.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3.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3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2)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4.对这段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2分)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5.翻译句子(2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