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火腿和香肠的危害(11分) ①放学铃响后,学生们涌出校门,顿时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

火腿和香肠的危害(11分)

①放学铃响后,学生们涌出校门,顿时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于是火腿、香肠等零食就成了很多孩子手中的美食。其实,这些孩子并不知道,在零食中,火腿和香肠是青少年最可怕的健康杀手。

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日本的食品添加剂专业咨询师渡边有志指出:“如果要问什么加工食品最有害的的话,那就是火腿和香肠了。”因为其中含有亚硝酸钠,他说道:“亚硝酸钠是所有添加剂中最为有害的物质。”

③亚硝酸钠在肉加工食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它能够使肉呈新鲜的红色,看起来很好吃。第二,能够遮盖异味使肉食用时更加鲜美可口。第三,能够起到防止微生物腐蚀、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④但是,亚硝酸钠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有毒物质。据报道,人体一次摄入0.18--2.5克亚硝酸钠的话就有可能会死亡。那么,这里所说的最低摄入量0.18克意味着什么呢?毒性非常强的氰化钾的致命量为0.15克,比较之下,我们就知道亚硝酸钠是多么危险的物质了。

⑤亚硝酸钠还是一种诱发癌症的物质。亚硝酸钠自身并不会直接引起癌症,而是会在人体的胃上,与肉类食品必然含有的“胺”共同作用,产生一种被称为亚硝胺的物质,直接引起癌症的正是亚硝胺。根据动物实验,体内一次摄入0.3微克亚硝胺就会引发肝癌或者肺癌。这一实验结果适用于人体的话,就是说体重为30公斤的孩子若是摄入亚硝胺0.009克的量就有可能会引发癌症。

⑥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律中关于肉食加工品的规定,100克的产品最多只能含有亚硝酸钠0.01克。假设亚硝酸钠在人体中转化为同等数量的亚硝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推理出食用火腿或香肠约90克就能够诱发癌症。不过,现实中并不一定存在这样的换算,因为亚硝胺的生成量还同时取决于体内的条件及同时摄取的其他成分的多少。当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硝酸钠并非仅在我国使用,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也同样使用这种物质。在美国,如果发现添加剂为致癌物质的话,法律就规定将其从添加剂中去除,这就是著名的“德莱尼条款”。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也要求肉加工业禁止使用亚硝酸钠,可是,每当这些举措被采用时,肉加工业就会强烈反抗,理由就是目前尚且没有代替亚硝酸钠的物质。也正因为此,“德莱尼条款”事实上从一开始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一方面国家明令禁止,一方面含有亚硝酸钠的肉食品还堂而皇之的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进而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⑦一般来说,火腿和香肠的主要消费层是中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最近,世界范围内的理论研究也正认为致癌物质“入口即危险”。根据这一新理论,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中许可的亚硝酸钠的使用标准就是非常非常大的量了。

⑧孩子们,为了你的健康,请远离火腿和香肠吧!

(选自《中外文摘》2012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的第①段从中小学生习惯于吃火腿和香肠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为什么文章说“火腿和香肠是青少年最可怕的健康杀手”?(2分)

3.请说说文章第⑥段中加点词“约”的表达效果。(3分)

那么我们可以推理出食用火腿或香肠约90克就能够诱发癌症

4.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

 

1.提示:①是从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写起,有亲切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是巧妙引出说明的对象——火腿和香肠的危害。 ③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日常生活行为的科学思考。 【考生答出上面的两点即可得满分】 2.提示:首先,是火腿和香肠里面含有亚硝酸钠。 其次,亚硝酸钠本身是一种有毒物质。 第三,亚硝酸钠还是一种诱发癌症的物质。会在人体的胃上,与肉类食品含有的“胺”共同作用,产生一种被称为亚硝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引发癌症。 3.提示:“约”是大约、左右、上下的意思,就是说诱发癌症的火腿和香肠的量是在90克左右,这种表述更客观、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4.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各占一分,表达作用两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说明文开篇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思考。 考点:这是对说明文开篇作用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背影》节选(10分)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2分)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攀、缩、微倾”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3.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2分)

4.文中多次写“我那时”的“聪明”,其用意是什么?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4分)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2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人生需要聆听。聆听天籁:花开、泉流、雨落,海浪触礁,雄鹰振翅,生命拔节,四季轮替;聆听他人的故事,自己的雀跃,长辈的唠叨,朋友的倾诉,孩子的欢笑;聆听历史的呼吸,苦难的呻吟,和平的祈求,地球的呐喊……聆听贝多芬,也聆听安静。

请以“聆听”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雨夜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 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此处指许多村庄。

1.“短榻孤灯里”中的“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两句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有时需要战胜懒惰;有时需要战胜自私;有时需要战胜挫折;有时需要战胜自满;有时需要战胜平庸;有时需要战胜自卑……

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成长起来,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发觉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重要……

请以“战胜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