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人多究竟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得出的结...

①人多究竟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多力量小。

②林格尔曼组织一些青年人分别以单独、两人、三人直到八人小组的形式拔河,用测力机测量并记录他们在不同群体下用力的情况,得出的结果是:当他们单个人拔河时平均拉力为63公斤,按力的平均叠加计算,两人组应是126公斤,三人组应是189公斤,八人组应是504公斤。但实际上测出的平均值,两人组比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比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比叠加值少248公斤。这项实验证明了群体力量的总数低于单个力量叠加的总和。林格尔曼将它解释为“责任分散”现象。他说,对某一件事,假如一个人在单独的情况下完成,会做出积极反应,但在群体去完成的情况下,往往有退缩和保留,因为前者独自承担责任,后者则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③林格尔曼的“责任分散”论,能否用来解释别的社会现象。我以为,“责任分散”现象在一些人浮于事的单位里,是确实存在的。由于“官多兵少”,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彼此扯皮,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劲,该做的事不做,该问的事不问,甚至散布流言蜚语,背后拆台,弄得“三个和尚没水吃”。

④但是,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必。林格尔曼的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社会现象。在抗洪抢险这种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人少了是不成的。一旦“管涌”出现,需要成千上万个沙袋、石袋投下去,需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蜂拥而上。由于事关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人人全力以赴,终于众志成城,这不正是人多力量大的真实写照吗?

⑤所以问题不一定在于人多,而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

1.综观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从正面概括本文的观点。(2分)

2.文章第①段以设问开篇有什么作用?(2分)

3.文章论证了“人多力量小”的观点后,接着又论证“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必”,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2分)

 

1.(参与其事者)目标明确,同心协力,人多才会力量大。 2.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1分),引出论题(1分)。 3.上文论述人多力量小后,接着论述人多有时力量大,这样辩证地看问题,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从正面概括,意思对即可) 2.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文章的话题。(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扣住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来谈好处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脑、智商与基因

①人类进化到现在的特征和相貌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所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同时也取决于人类丢失或自我删除了一些可能无用或制约自身发展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与大脑的容量和智商都有关系。

②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但是两者的形状却有较大不同。其中,人类产生意识和决定行为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

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人和黑猩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遗传密码,发现了人与灵长类动物在大脑以及其他方面形状差异的奥秘。

④研究人员在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发现了510个基因片段,但是这些基因在人类中却不存在。而新发现的这些基因基本上都是调控基因,它们的功能是开启或闭合邻近的大量基因。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缺失的基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是群集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周围。这些缺失的基因有什么功能呢?首先,研究人员确定了这些在人类身上缺失的基因可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其次,还有一些缺失的基因可参与大脑的发育。

⑤在这510个黑猩猩拥有但人类缺失的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基因是控制大脑发育的,就像一个闸门或开关,它如果存在,则位于一个抑癌基因GADD45G的旁边。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基因缺失,才使得大脑的发育可以不受太多控制,所以大脑发育得更大,大脑的容量也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神经元,使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2.第⑤段中划线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送 友 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2分)

2.概括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宋]苏轼的《梅花》一诗,完成小 题。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1.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2 分)

2.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2 分)

3.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班级开展“叶”专题活动,你一直积极地参与其中:

1.【缤纷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你会发现许多树叶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树叶色彩的句子(连续两句)。(2分)

                                        

2.【一叶传情】临近初中毕业,你想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送给最爱的老师,你会在上边写上怎样的赠言呢?(2分)

3.【忆苦思甜】“叶”的非凡本领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源”。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回忆艰苦岁月里树叶可以救人命的课文,请写出篇名:                。假如你遇到其作者宋学孟爷爷,你会怎样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呢?(60字以内)(4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一位初中生在读了某部名著后,有感而发写下一些阅读感受。其中的两段文字如下:

文字一:当他还在上小学的年纪时,就因为犯了一点错,被赶出了学校,于是他只好到外面去打工,每天都要烧水,劈柴,擦茶炉,擦刀叉,提脏水……

文字二:他和同志们一起驰骋沙场,同侵略者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双目失眠却绝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写成著作。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文字提到的“他”应该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          。(2分)

2.主人公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被赶出学校的?(2分)

3.请你仿照“文字二”中的画线句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说说你心目中的这个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