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节选自《韩诗外传》)
【乙】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伯瑜有过( ) (2)遂得免害(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2)执而鞭之(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3.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2分)
默写(5分)
行走在古代文人诗词歌赋的园圃中,我们常常能触摸到他们敏感而又丰富、深沉而又蕴藉的内心世界:“会当凌绝顶,(1)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杜甫追逐理想的豪情壮志;“坐观垂钓者,(2)__________________”,郁积了孟浩然出仕无门的焦急无奈;“(3)__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流溢出王绩知音难觅的孤独抑郁;“(4)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吟咏出崔颢眷恋家园的浓浓愁绪;“晴空一鹤排云上,(5)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刘禹锡积极豪迈的乐观之情。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3分)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阅卷的效率和质量,今年我市中考将首次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采用试卷和答卷分离的方式进行。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判分;主观题采用图像切割技术,按题号将考生答卷切割成题块,由不同的阅卷教师通过网格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答卷的电子图像分别进行评分,最后再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核分和成绩校验。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2分)
人生犹如一篇长文,那就应该给它加上标点。“省略号”是肤浅走向深化;“惊叹号”是对生命雄风的高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吆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声“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1.对这两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
A.吆喝的不同内容与声调。 |
|
B.叫卖是一种口头广告。 |
|
C.吆喝的各种方法。 |
|
D.不同的小贩有不同的吆喝。 |
2.本文通过对就北京城大街小巷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的记述,流露的感情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出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
|
B.讴歌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间蕴藏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 |
|
C.抒发了对现今社会处处充斥着各种媒体广告的遗憾之情。 |
|
D.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
3.对小贩叫卖吸引顾客的方式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
|
A.介绍商品的制作过程、介绍商品的味道鲜美、宣传商品的紧俏故弄玄虚、编好听的吆喝词语。 |
|
B.介绍商品的制作过程、介绍商品的味道鲜美、宣传商品的紧俏故弄玄虚、降低商品的价格。 |
|
C.介绍商品的精致、介绍商品的制作过程、靠吆喝的声音变化、降低商品价格。 |
|
D.介绍商品的精致、介绍商品的制作过程、介绍商品的味道鲜美、宣传商品的紧俏故弄玄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