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3分)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唐朝前期:
元 朝:
明 朝:
2.阅读③④两节,回答下列问题。(任选一小题作答)(3分)
(1)第③节中引用《魏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第④节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有何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⑦节画线句中划线字“绝不能”的表达效果。(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说明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演变过程。
B.文章多处引用典籍诗句,真实地说明了古代服饰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追求。
C.中国古代服饰的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个性化追求。
D.文章意在告诉人们在继承中结合现代需求,设计符合时代特点的服饰精品。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
生活小事情 |
治国大道理 |
|
吃饭 |
提倡节俭 |
|
① |
|
|
乘舟 |
② |
|
休息 |
③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鹭 鸶
宋·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1.诗中的前两句写出了水浪的特征 ;诗中的 ”一词表现出鹭鸶体态的高雅轻盈。(2分)
2.诗中鹭鸶的“闲”字所表现的意趣更接近于以下哪一句?(2分)
A. 独钓寒江雪 B. 任尔东南西北风 C. 俏也不争春 D. 悠然见南山
综合性学习
中考过后,学校将为初三毕业班的同学举行毕业典礼,请你参与典礼的准备工作。(9分)
1.【典礼邀请函】毕业典礼将邀请家长参加,学生会给家长发了一则邀请函(2分)
①热情七月,花香满园。②在这个学有所成、喜庆收获的美好时刻,我校将举行2012届学生毕业典礼。③您很荣幸地受到了学校的邀请!④典礼仪式将于 7月2日上午8时在学校体育馆举行。⑤届时,将会上演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和隆重的毕业证书颁发仪式,⑥校长也将亲临现场为毕业生颁发证书,我们诚挚地希望您能光临。
(1)第 句中,词语 使用不得体。(1分)
(2)第 句中, 和 搭配不当。(1分)
2.【毕业赠言展】毕业典礼当天,校园内需要张贴很多毕业赠言,同学们很有心地选择了对联式赠言:(2分)
【A】凭窗共读三载,今朝抒离别
把酒对饮千杯,明日话辉煌
【B】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
平面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真
【C】财富千万,无过书本
青春无限,愿赴求知
【D】回首过去,三载辛勤,唯学求是情系校园
展望未来,一帆远挂,凭信而作胸怀天下
以上对联中,【 】组是毕业生写给母校的,【 】组是毕业生赠与老师的。
3.【同窗纪念册】同学要制作毕业纪念册,纪念册的封面将在以下三幅图中选出。【A】的主体设计使用了脚印的图形,【B】则使用了帆船的图形,【C】则使用了胶片的图形。你会选择哪一种图形的设计呢?
【A】

【B】

【C】
同学甲选择【C】,因为胶片的图形让人心生怀旧感,每一格胶片记录了初中生活的一个片段,将它们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初中生活的影片,动人过往历历在目。
你选择【】,因为 (2分)
4.【名著寄别情】毕业典礼上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临别赠书,每一本赠书上都有同学们自己写的赠言。请你判断以下哪一项赠言有违原著。(3分)
A. 吴用夺取生辰纲, 巧用双掌连环计,不亏“智多星”的名号,愿你拥有他那样的智慧。
B.愿你像格列佛一样遨游神奇世界,并且能像慧骃国里的马儿一样,拥有宽容、理性、仁慈等一切美德。
C.《童年》中小茨冈纵情舞蹈,每次读到这一章节就会回想起联欢会上你的表演,你和小茨冈一样,用热情和乐观感染着我。
D.“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笔下这样清新的雨一定能洗刷你的烦恼。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南京市江心洲大量蛤蟆集体出动,场面叹为观止,引起市民恐慌。
B.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省市都将旅游项目与健康养生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C.张纪中的新版《西游记》在各大卫视播出后,观众抱怨其粗制滥造。
D.“象形雨花石展”在雨花台风景区的雨花石博物馆举行,888枚“象形雨花石”让人大开眼界。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凛冽——清洌 战栗——米粟 侧耳倾听——测隐之心
B. 迁徒——陡峭 炙烤——针灸 源远流长——世外桃园
C. 绽放——沉淀 赤搏——脉膊 妇儒皆知——孺子可教
D. 选拔——拨弄 伫立——贮蓄 销声匿迹——意志消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