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狡黠(xiá) 伫立(zhù) 风...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狡(xiá)  立(zhù)  风光旎(qǐ)

B.防(dī) 星宿(xiù)  色厉内(rěn)

C.细(qiān)红(yīn)然而止(jiá)

D.裂(jūn)倒( tā) 屡见不(xiǎn)

 

 B 【解析】A中风光旖(y)旎;C中纤(xin)细;D中倒坍(t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篇寓言。

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不停地游,克服常鱼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某一天到达了唐古拉山脉。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就被冻结成了冰。事隔多年,一个经过此地的登山队发现了这条鱼——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队员们认出它来自渤海,于是惊叹它的勇气。其中的一个老人却说:它固然勇敢,但只有伟大的精神,而没有把握好方向。

请以“方向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5分)

后湖晚坐

宋·陈师道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1.请简要赏析诗中首联“偏”和“可”两字的好处。(2分)

2.“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这两句诗情趣,请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赵简子游于西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①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

(二)

叔向见韩宣子②,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注释】①六翮:指鸟翅上面的六根大羽茎。②韩宣子,名起,晋国大夫。栾武子,晋国上卿。桓子,是其儿子:怀子,是其孙子。郤昭子,晋国之卿,郤氏家族有五大夫三卿,是显贵之族。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飞不能为之益(自卑)

B.之满把(增加)

C.而武之德 (依赖)

D.怀子改桓之行(等到)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得贤士而与处焉求其能千里也

B.今士有足不来者环攻之而不胜

C.使越诸侯曹操比袁绍

D.吾以为能德矣真无马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

②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

4.舟人古乘让赵简子心服,叔向让韩宣子感激不尽,他们说理的方法和目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评析。(4分)

 

查看答案

热岛效应

1810年代,英国业余气象学家路克?霍德华发现,伦敦城市和郊区存在温差现象,并将此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此后,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热岛效应。那么,城市的热岛效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象学专家速炯教授认为,城市与郊区的温差主要是由水泥路面蓄热和密集的高楼大厦之间散热不畅造成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打了阳伞戴了帽子,一位遮住了最大的热源——太阳,可是地面却发射着更强的太阳光,烤的双脚如同在焦炭上行走。没错,热岛效应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脚下的水泥地面。为了美观整齐,城市的建筑使用砖石、水泥和沥青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有较大的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的热量,更糟的是,这些材料不吸收水、不透水。热量不易蒸发,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更多,导致温度升高。

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我们居住的高层大楼也参与了“加热”空气的过程。原来,太阳光主要是短波辐射(波长主要为0.15—4微米,其中最大辐射长平均为0.5微米),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吸收太阳光后向外辐射的红外光(波长主要为3—120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10微米),这部分是热辐射,比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温度更高。而高层楼房的“悲剧”在于,楼层过高会使空气流通受阻,热辐射在建筑物之间反复折射不断加热,热量散不出去,因此楼层越高,楼宇之间空地的温度越高。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为热”也加入到给城市“加温”的行列中来。人为热当然不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地球上自从有陆生生物起,动物就在呼吸了,何况村庄里的居民也都在呼吸,不会造成太大温差,人为热主要指工厂化石燃料的燃烧、室内运行的空调和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的热量。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除了造成交通拥堵、浪费时间,更严重的危害是,汽车的尾气排放正日益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尾气排放形成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温室气体和粉尘,给城市升温的同时还污染了生存环境。而越来越多的空调运转与热岛效应形成了恶性循环,城市的户外环境早已不堪重负。

对于全球变暖而言,城市热岛现象只是局部现象,一般在对全球变暖进行研究时,需将城市对温度的局地影响消除掉。然而如今,水泥路面已经铺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不仅如此,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都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大片的农田绿地变少,这已经很难说是局部现象,而是区域现象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而高层楼房的“悲剧”在于,楼层过高会使空气流通受阻。

②越来越多的“人为热”也加入到给城市“加温”的行列中来。

2.根据文意,给“城市的热岛效应”下一个定义。(4分)

3.城市的热岛效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简要回答。(6分)

4.我们该如何改善日益严峻的城市热岛效应?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解答。(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初冬月

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1.作者见到初冬月,“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起漾”, 这种“美好的亲切的感觉”是什么?结合全文,请概括回答。(6分)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

②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

3.文章第5段中描写月下山林,其作用是什么?(3分)

4.通过“初冬月”,作者抒写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