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注音、字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分道扬镳(biāo):各走各的道路。 B....

下列注音、字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分道扬镳(biāo):各走各的道路。

B.娓娓动听(wěi):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读。

C.脍炙人口(kuài):味道鲜美可口。

D.虚无漂渺(piā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4分)

1.

2010年的“地球一小时”是一项全球性的行动,它呼吁每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夜晚自愿关灯一小时,以提高公众节能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届时,全球各地从欧洲到美洲的地标性建筑都将伫立于黑暗之中,而世界各国人民将通过关灯这一方式,携手为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下面是网友对这次活动发的帖子,请你也在其后跟上自己的帖子。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8分)

近年来,某市多家公园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许多市民参与其中。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树木认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绘制的图表。请仔细观察并比较两组数据,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图表所包含的信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所包含的信息:①                                                (4分)

(2)年初,小林和同学一起认养了一棵树。周末他想约朋友一同去为认养的树木施肥剪枝,可同学因作业太多不想去。小林想劝朋友去,这时他会对朋友说: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麻石老巷豆花香

张晓惠

①九曲十八弯,步步青石板。这麻石老巷啊,倒真个是小桥流水秦砖汉瓦名不虚传。出得巷口,对面的墙边,偌大的遮阳伞下,一矮个中年汉子一豆腐花挑子还有一方窄长的木桌,静静地守候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

②来一碗吧。好咧!只见得他麻利爽落地揭开挑子的木盖,用滚烫的豆花汤烫了碗,老抽、香菜、红胡椒,麻油、味精、细密密的绿蒜茸,一勺子又一勺子,奶白的豆花滑进了碗中,也就是瞬间的功夫,三碗香气四溢、红绿相间的豆花展示在眼前的木质小条桌上。想起儿时,五分钱一碗的豆花美滋滋的童年享受。抬头,接住卖豆花的笑意微微,那汉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像是看着自家的孩子。

③豆花好卖吗?汉子一脸的笑意:好卖,都卖了三四十年了!抬头细打量,矮矮的个头,款式陈旧的皮衣,红黑的面庞。汉子笑了:我今年七十啦!赶忙站起:老师傅贵姓?坐坐坐,敝姓王。一天有多大的利润?四五十元吧。

④这豆花啊,成本小,南来北往的人多,好卖。早晨,排着队等呢。你们看过电视上我的豆花挑子吗?放过的。你们是来看百年的红山茶还是寻千年的绿古槐?它们可比我岁数大多了。我的豆花摊子小,但来过多少名人呢。邓小平的大女儿邓林,来吃过我的豆花,她是回家乡的,她应该回来看看的,她在我们这插过队的嘛!还有那位82岁的台湾商人,有钱人哪,省里多少大官陪着,喏,也是坐在你的位置上,对,就在这方小桌上喝的豆花。

⑤你们说五分钱一碗?那是毛泽东年代的事儿了,一家子,就靠我卖豆花才养大了两个姑娘一个儿子。现在,儿女都有钱啊,大姑娘包了150亩水田,养的蟹啊,鱼啊,想吃就拿点来,每年腌鱼吃到菜花黄啊。儿子在工厂,小姑娘家有个门市呢。孩子们有钱我日子也好过啊。你们说七十岁了还不歇歇?还真是歇不下来呢。我这豆花好吃吧?我家不做豆腐,浆水只做豆花那才是真好吃。你们不懂吧?辛苦?不辛苦。从前是石磨,寒来暑往,夜里两点钟就要起来磨豆浆,现在是电磨嘛,快啊,早晨五点钟起来就行了。七点钟,太阳升起来了,我就在这儿了;晚上,星星升起来了,我才回家。哎,在这儿几十年了,这条老街路口拆了建,建了拆,不变的,就是一粮站一医院一饭店,还有啊,就是我和这豆花挑子了!这白墙黑瓦青石板都认识我,我也认识它们呢!

⑥老人笑微微地,说着笑着,笑着说着。老人真的不见老,个儿不高腰背挺直,头发黑乌乌的,满面红光,笑的时候眼角才有一点点溢满了知足的笑纹。

⑦一碗豆花余味无穷,再来一碗!好咧!瞬间,红绿相间、香气四溢的豆花,白生生幼滑滑地又绽放在青瓷大花碗,绽放在我们眼前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在行文结构、情节安排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4分)

2..从第4段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这表现了汉子怎样的心理?(4分)

3..你怎样理解第5段划线句中的“辛苦”与“不辛苦”?(6分)

4..第2段和第7段的划线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请就其内容和表达效果作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A却转过屋后山边来净手,只见一个汉子蹑手蹑脚从山后归来。A转过屋后听时,那妇人正要上山讨菜,开后门,见了,便问道:“大哥,那里闪了腿?”那汉子应道:“大嫂,我险些儿和你不厮见了,你道我晦鸟气么?指望出去等个单身的过,整整等了半个月,不曾发市,甫能今日抹着一个,你道是谁?原来正是那真黑旋风。却恨撞着那驴鸟,我如何敌得他过?倒吃他一朴刀,搠翻在地,定要杀我,吃我假意叫道:‘你杀我一个,却害了我两个。’他便问我缘故,我便告道:‘家中有个九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定是饿死。’那驴鸟真个信我,饶了我性命,又与我一个银子做本钱,教我改了业养娘。我恐怕他省悟了,赶将来,且离了那林子里僻静处睡了一回,从后山走回家来。”

 

阅读上面的文段,根据提示填空。(4分)

这段文字选自《          》,文中A处的人物是                 ,“那汉子”是               ,这后者到今天成了                                  的代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父平)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①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②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③,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圯:土桥。②欧:通“殴”。③假王:临时的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亡:逃亡

   B.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所:地方

   C.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履:为……穿鞋

   D.良曰:“沛公殆天授。”                  殆:一定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3分)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3分)

3..张良凭什么能够得到《太公兵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4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贱:质量低劣;妨:遮蔽;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盏:酒杯。

1..本词作者于“被贬黄州期间,中秋夜对月独酌”而作,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2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