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4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4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贱:质量低劣;妨:遮蔽;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盏:酒杯。

1..本词作者于“被贬黄州期间,中秋夜对月独酌”而作,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2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2分)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夜来风叶已鸣廊”一句,写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举“月明多被云妨”分析也可。)(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60分)

(1)以“我喜欢的一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站在岳飞的塑像前,是否能仰望到那一脸的浩然正气呢?你站在大漠草原,是否能仰望到康熙亲征时的英武善战呢?仰望是一种崇拜,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抬起头,仔细仰望,你看到的,正是你所需要的,你所渴望的。它将是你奋起的力量,成功的基石……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哈欠声声 益处多多

当你疲惫不堪或者睡意向你袭来时,你会不由自主地作出以下动作: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打哈欠。科学家曾用超声成像技术探测胎儿的神秘世界,发现怀孕12周的胎儿就会打哈欠了。

  生物学家研究打哈欠,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哈欠中枢”。当一个人受到劳累、睡意与睡醒等因素的刺激时,体内导致打哈欠的相关分子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

  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紧咬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哈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不过六秒钟左右,其生理上的作用却是很显著的。在这期间,打哈欠使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测试,发现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博得别人好感。

  至于一打哈欠就泪水汪汪,科学家认为这与大笑、打喷嚏时流泪的原理完全一样。人眼睛里的泪腺分泌眼泪,眼泪通过鼻泪管排出,故而平时人是不会流泪的。但在打哈欠时,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阻挡了鼻泪管排泄泪水,泪水流不下去,便积在眼睛里,人就变得眼泪汪汪的。

  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志模仿”。

  哈欠的“传染性”,可以帮助失眠者度过睡眠关。有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头像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进入梦乡。

  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咽部肌群及面部几十块肌肉随之收缩,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高大脑活力,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不过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一且经常不由自主地频繁打哈欠,就应及时向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哈欠越频繁。意味着大脑缺氧越严重。

1.、请用作诠释的方法说说哈欠是怎样产生的。(3分)

2.、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益处?(3分)

3.、“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4.、“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一句中加着重号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夜来南风起,                    。(白居易《观刈麦》)

(2)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3)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4)右手秉遗穗,                    。(白居易《观刈麦》)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6)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7)                       ,鬓微霜。(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8)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不对的一项:

A.辍耕垄上(去)                  B.怅恨久(代词)

C.燕雀安知鸿鹄志。(助词“的”)   D.楚人怜(代词,他)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置人所鱼腹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火。         D·陈胜乃立为

3..选出下列句子含义有误的一项:

A·第一段文字写陈涉的贫苦出生和远大抱负,生动说明了陈胜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暗示了陈胜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B·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写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的压迫程度之深,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失期,法皆斩”说明了秦王朝刑法的残酷,农民走投无路。

D.“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胜希望摆脱贫苦处境。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B.每天下班前,张医生在和住院部病人弥留之际,总会细心了解病人现状,叮嘱病人注意事项。

C.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了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D.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