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桐花 席慕蓉 四月二十四日 ①长长的路,...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桐花   席慕蓉

四月二十四日

①长长的路,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的山冈。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

四月二十五日

②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的山冈。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储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相互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③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它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④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它此刻的心情。有迷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

五月八日

    ⑤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⑥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⑦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⑧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⑨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⑩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它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五月十一日

⑪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⑿在转身的那一刹那,童话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它感谢,感谢它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月。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话一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五月十五日

⒀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⒁周遭无限沉寂冷漠,每一颗树木都退回到原来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它注目,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山峦静默无语,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仿佛已忘记了开花时这山间曾有过怎么幼稚堪怜的激情。

⒂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像它一样也把这一切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

⒃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的轻轻飘落。

                                                   (摘自席慕容《写给幸福》)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根据文章,请说说④段画线句子中的 “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究竟指的是什么?(2分)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整个过程中都和山岗有对话,文中的山岗,博爱、睿智,但什么都不告诉你,只以他最宽宏的胸怀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且遵循时间的规则,不后悔不挽留一切过去的东西。所以也可以将文中的山峦看成生活本身。

B.文章是以空间为线索,分割并连贯章节的。

C.从题目看,本该是写桐花,但主要笔墨并没有放在描写桐花的形态上,而是用一种近乎诗的构思来表达她对生活的感想,所以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D.“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利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句中作者认识到桐花的美必定曾被历史上许多人欣赏过,赞美过,为桐花所接受的珍爱并不独属于自己而感到嫉妒和失落的,矛盾地表现了作者对桐花的热烈的爱。

4..请品味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4分)

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5..第⒂段作者写到:“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所理解的理由?(4分)

6..一双慧眼,一颗善感的心会将生活中的美捕捉、放大,在景美如画的一中校园里放慢你匆匆的步伐,也许是一棵树,或许是一片草,或许……就在某个瞬间你发现了生命的、生活的真谛或是奥秘,请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我们分享那片景和那一刻你的感悟!(4分)

 

1.写了我在初夏时节于山中静候并欣赏(1分)了桐花的绽放与飘零(1分),感受到了生命与生活的美好(或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得感受)(1分)。 2.漫山遍野的桐花繁盛的绽开。(答道桐花盛开即可,2分) 3.B.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的。(3分) 4.该句用了夸张、比喻、拟人、排比(1分,至少说出两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突出了(1分)所有漫山遍野的繁盛的桐花在初夏灿烂的阳光中绽放美好而欢愉的样子,表现出桐花的无限生机与美丽(1分),表达了作者看到这景象心中的无限惊喜与热爱(1分)。 5.因为山上的桐花虽然已经落尽,我以为自己会忘记这一切,但我却在心中对桐花盛开飘落的壮丽景象永远怀念(3分)。 6.略。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一中景致2分,自己的感悟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20分)

给它一个攀爬的理由    张丽钧

    ①秃的墙,没有看头。便有邻居建议,干脆,咱种些爬山虎吧,不消两年,这墙就全绿了。

    ②爬山虎是一种皮实的植物,很容易活。“压条”后,叶子打了两天蔫儿,但一场雨过后,打蔫儿的叶子下面就冒出了红褐色的新芽。

    ③接下来的一切似乎应该没有悬念了,墙在侧,“虎”善爬,听凭它们由着性子去编织美丽故事好了

    ④然而不然。爬山虎竟然背弃了那墙,毫无章法地爬了一地。

    ⑤“怪了!这些爬山虎的‘虎气’哪里去了?怎么跟地瓜秧一个脾性了?”一位邻居讶异地说。

    ⑥我们请来了生物老师。他告诉我们说,墙面太光滑了,爬山虎卷须上的粘性吸盘无法吸附在上面,要将墙弄成麻面才行。

    ⑦说干就干。我们借了电钻,开始兴致勃勃地破坏那墙面。

    ⑧经过小半天的奋战,墙体变得面目全非了。我们又不辞辛苦地拉来水管,冲净了那蒙在爬山虎叶子上的白灰,又将那长长的爬山虎藤条一根根塔到墙上的花窗孔中,然后正告它们道:“这下,你要是还不爬,可就没有道理啦!”

    ⑨居然,它还是不爬!

    ⑩生物老师又来了。他挠着头皮说:“可能是原先生出的粘性吸盘已经过性了,也就是说,它们在最适合找到攀附物的时候没能找到攀附物,吸盘就在藤条上干枯了;而藤条顶端嫩芽上新生的吸盘又无力带动那么沉重的一根藤条,所以,这爬山虎就难往上爬了。”

    ⑪看着匍匐一地的爬山虎,我们万分沮丧。

    ⑿以为只能这样了——新的藤条从根部滋出后,张开眼,欣欣然发现旁侧已有我们殷勤打出的适于攀爬的墙面,于是欢呼着,将卷须上小小的吸盘快乐地吸附于墙面,开始了傲视前辈的向上奔跑;而匍匐的藤条只有怨恨地委身地面,看别人飞翔。

    ⒀清晨,我照例路过那面令人纠结的墙去上班。却见一位父亲带着一个男孩在那面墙前忙碌。再仔细看时,我惊叫了起来。——天!那父子俩居然在用透明胶条一根根往墙上粘那藤条!他们已经粘了十几根了。丑陋的墙,被漂亮的绿藤装饰出诗意。

    ⒁我对那父亲说:“你真行啊!太有创意了!”那父亲嘿嘿一笑说:“不是我,是我儿子想出的办法。跟咱们一样,他也在暗暗为这些爬山虎用力啊!看它们实在爬不上去了,他就说:咱们帮它们爬上去,这样,后长出的藤条借着老藤条往上爬,会更容易些……”

    ⒂如今,那面墙已经被深深浅浅的绿所覆盖,大概很少有人想起这一墙爬山虎初始的故事了吧?而我却不能忘怀。每次走到这里,我都忍不住驻足。我思维的卷须上生出一个个小小的吸盘,有自嘲,有自省,有自警,有自励。作为一名教师,我问自己,我是否给了每一株怀有向上热望的爬山虎一个攀爬的理由?当理想的藤条在现实面前怆然仆地,我能否像那个可爱的男孩一样,不沮丧、不懊恼、不怨艾,智慧地拿出自己的补救方案,将一根根自暴自弃的藤条抬举到梦的高度?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12期)

1..文中爬山虎为什么会始终攀爬不上那面墙,匍匐一地?(4分)

2..为了让爬山虎能顺利的爬上墙,人们先后尝试了哪些努力?(4分)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部分的含义。(4分)

(1)“听凭它们由着性子去编织美丽故事好了”。

(2)将卷须上小小的吸盘快乐地吸附于墙面,开始了傲视前辈的向上奔跑;

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各有怎样的美好品质?(4分)

5..第⒂段画线部分告诉我们,小男孩给了作为教师的作者怎样的启迪?(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尊君在不         不:      

③相委而去          委: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4分)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4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4)对于儒家经典《论语》,我们无须仰望,它的真谛简单而朴素,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从中汲取灵魂的养分:“                     ,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要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己所不欲,                    。”告诉我们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诉我们虚心学习并时时反省自己的品德修养。

(5)我们年级的李玉同学刚入校时很是勤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就有些松懈了。他的语文老师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这两句诗告诫他:“                                          。”

(6)秦淮河的夜色朦胧而美丽,看到当权者沉湎酒色,只顾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不顾国家艰难,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满怀忧愤的写下这样的句子:“                     

                    。”

 

查看答案

你是否曾因为当上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宠儿无限威风?是否曾因为没当上班干部而深感自卑?最近郑渊洁的一则微博引发了关于班干部制度的激烈讨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谈谈班干部的那些事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题目。(10分)

材料一:去年10月,郑渊洁发表微博:“小学班干部制度就是培养叛徒的体制。老师不在时,班干部要记下“不守纪律”同学的名字,报告给老师……”今年12月12日他的微博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汉奸的三个特点:1.为强权效力;2.告密;3.奴役同胞。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该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这些言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材料二:绿化管理员、窗户保洁员、讲台管理员……在虹口实验学校初一(6)班,36位学生人人都有服务岗位。“设立服务岗位的初衷,就是希望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这个集体不是几个班干部的集体,而是大家的。”班主任施聪聪告诉记者,她会根据同学的特点来安排岗位。施老师说,学生在服务集体的过程中,责任心增强了,笑容也更多了,尽管部分学生成绩不是很出色,但他们在服务中也收获了成功,整个班级管理变得井然有序,形成良性循环。

(1)阅读材料一,郑渊洁建议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原因有哪些?(3分)

(2)简要谈谈两则材料中的老师对班干部工作职责的理解有怎样的不同?(2分)

(3)对郑渊洁的观点,大家褒贬不一,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试拟一条短信发给郑渊洁,不少于40个字。(2分)

(4)近日,材料二中虹口实验学校初一(6)班教室里的盆栽水仙、仙客来陆续绽放,红白相映,煞是好看。绿化管理员艾尚美在花盆上贴了“手下留情,成全你我的美丽。”的标语,获得了同学们一致好评,并自觉呵护这美丽的鲜花。请你说说大家喜欢这句标语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文段前后连贯。(4分)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来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朵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