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2分) 伞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2分)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父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父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

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第3段),写景简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2.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加横线的句子: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师父为什么打寒噤?怎么理解师父的笑?(4分)

3.文中几次写到伞,有哪些含义?(3分)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师父、徒儿的形象。(6分)

5.师父为什么亲手杀死徒儿?最后师父为什么自己也扑下山崖?(5分)

 

1.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后文师父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评分说明:“基调”2分;伏笔2分(4分) 2.未曾想到自己最钟爱的徒儿如此不信任自己,这般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笑:痛苦之笑:反映了师父对徒弟的重新认识;嘲笑:自己看走眼;淡定之笑:表现了师父面对绝境的泰然。(4分) 3.师父送伞:凝聚师徒之情;伞作为武器终结了师徒之义,同时一把普通的伞瞬间化作利器了结徒儿性命,体现了师父功力已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体现了师父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3分) 4.师父:武功高强:一把普通的伞化为利器瞬间致人死地;重视做人:因徒儿人品问题而杀死他;深爱徒儿:将绝技全部传给他等 徒儿:心狠手辣:要师父跳下悬崖;虚伪狡诈,城府极深:表面视师父如父,让师父看走眼,将武功绝技全部传给他;野心勃勃:想称霸武林,天下无敌。(6分) 5.徒儿狡诈凶残,冷酷无情,在世必祸害武林,殃及无辜,宁可杀了他,也不容自己一世英明毁于他之手。将绝世武功传给爱徒,未曾想,表面视师如父的徒儿潜伏多年,隐藏如此之深,最后为了天下无敌,不惜以师父的生命为代价。他为徒儿的行为而绝望,为自己深受蒙蔽,看走眼而葬送光阴心血而绝望(价值的毁灭而绝望),为人性的复杂而绝望。(5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3分)

(1)月色入                     (2)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景,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清

闲无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和解脱,他和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过赏月色,看积水,与友乐来排解自己被贬谪的悲凉之情。

4.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分)

5.请你简要分析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4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一切景语皆情语,秋天之景总是伴随着诗意,有着别样的情思。

曹操在“               ,            ”之时,临碣石观沧海抒壮志豪情(《观沧海》);陶渊明在秋意渐浓之时,品“                               ”的惬意闲适人生(《饮酒》);范仲淹在“                               ”之时,叹思家忧国将士心(《渔家傲》);李煜在“无言独上西楼,                            ”之际,感命运无常故国亡。(《相见欢》)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10分)

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一个不起眼的岗位,在一个很平凡的生活中,却出现了一位不平凡的人,他就是旷万华。他是铜梁县双山镇岩湾村张家沟水库一名普通的摆渡艄公。

老旷今年60岁。30年来,守着小小的渡船,日复一日,来来往往摆渡水库淹没区进出的乡邻。无人过渡时,他就悠悠地“钓”着时间,有人过渡时,他就摆渡着自己的人生。老旷摆渡有个特点,不管有人没人过河,他都会全天守候在渡船旁。而每年不摆渡的日子最多五六天,那都是渡船检修或者去县里开会,30年来,他“丢下”摆渡不到半年,最远也就只到过铜梁县城。为方便群众过岸,老旷去年让在广东打工的儿子买了一部手机,并将手机号码写在渡船显眼的位置,方便群众夜里遇上急事找他。“要不是老旷帮狠心忙,我哪活得到今天……”岩湾村七社农妇李宗会抱着两岁的孩子说。两年前,正值分娩的李宗会遇上了难产,半夜两点,老旷被叫醒,摸黑摆渡将其安全送出,保全了母女性命。

现在,步入花甲之年的老旷最担心的是:这份苦差工资低,年轻人不愿意干。谁来守候这个渡口?对岸的群众出行怎么能解决?想到这,老旷有时候也很无奈。

30年的重复简单和平凡,30 年的坚守寂寞与清贫,艄公旷万华,30载摆渡人生给生命一个生动的诠释:有一种平凡叫伟大,有一种坚守叫崇高!

1.如果你是某报社的一名记者,面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请拟出两个采访问题。(4分)

2.面对无人接班的现状,请你拟出两条解决措施。(4分)

3.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补充句子。要求与前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2分)

悠悠垂钓钓时间,                                             

 

查看答案

本期的语文之旅中我们认识过这样一个人,他极尽变化之能事、在公众面前丑态百出,却又可恨又可悲,他的名字叫                  ,他的形象被作者比喻为“         ”,这篇课文的作者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成就,他就是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             。(3分)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四个句子都有语病,请你将修改意见或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有人说吸烟提神,但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应该清楚地发现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②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还会导致“烟民”疲惫不堪,从而使其睡眠质量差。③也有“烟民”甚至说,吸烟就是时尚、潮流的。④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应该被我们所珍惜和推崇

(1)第一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2)第二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

(3)第三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面添上“                        ”

(4)第四句句式杂糅,应改为“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