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天 真 与 经 验 作者:梁遇春 天真和经验好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我们常以为只...

天 真 与 经 验

作者:梁遇春

天真和经验好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我们常以为只有什么经验也没有的小孩子才拥有天真,他那位饱历沧桑的爸爸是得到经验,而失掉天真了。可是,天真和经验实在并没有这样子不共戴天,它们俩倒经常是聚首一堂。英国最伟大的神秘诗人布莱来克著有《天真与经验之歌》。 在“天真之歌”里,他无忧无虑地信口唱出晶莹甜蜜的诗句,他简直是天真的化身,好象不晓得世上是有龌龊的事情的。然而在“经验之歌”里,他把人情事故用简单的辞句表现出来,真是找不出一个比他更世故的人了。他将伦敦城里扫烟囱小孩子的穷苦、娼妓的厄运说得辛酸凄迷,可说是看尽人间世的烦恼。可是他始终是那么天真,还常常亲眼看见天使。

也许有人会说,这班诗人们的天真是装出来的,最少总有点做作的痕迹,不能象小孩子的天真那么浑朴自然,毫无心机。但是,我觉得小孩子的天真是靠不住的,好象是很脆的东西,经不起现实的接触。并且当他们发现人情的险诈和世路的崎岖时,他们会非常震惊,因此神经过敏地以为世上除开计较得失利害外是没有别的东西,柔嫩的心或者就这么麻木下去,变成个所谓值得父兄赞美的少年老成的人了。他们从前的天真是出于无知,不值得去赞          美的,更值不得我们欣羡。

至于那班已坠世网的人们的天真就大不同了。 他们阅历尽人世间的纷扰,经过了许多得失哀乐,因为看穿了鸡虫得失的无谓,又知道在太阳底下是难逢笑口的,所以肯将一切利害的观念丢开,来任口说去,任性做去,任情去欣赏自然界的快乐。他们以为这样子痛快地活着才是值得的。他们把心机看做是无谓的虚耗,自然而然会走到忘我的境界了。他们的天真可说是被经验锻炼过了,仿佛在八卦炉里蹲过,炼成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人世的波涛再也不能将他们的天真卷去,他们真是“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这种悠然的心境既然成为习惯,习惯又成天然,所以他们的天真也是浑然一气,没有刀笔的痕迹的。这个建在理智上面的天真绝非无知的天真所可比拟的,从无知的天真走到这个超然物外的天真,这就全靠着个人的生活艺术了。

1.概括地说,作者所欣赏的是怎样的天真?(4分)

2.在现实面前,小孩子的天真和已坠世网的人们的天真,有何不同表现?(各用一句话概括)(6分)

 

1.作者所欣赏的是建在理智上面的超然物外的天真 2.小孩的天真经不起现实的考验;而已坠世网的人们的天真,是不会被人世的波涛卷去的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面题目(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略无处(       )           (2)沿阻绝(        )

(3)王命急宣(        )        (4)飞其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根据选文内容理解填空。(4分)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_________,以“荣”字状___________,以“峻”字状____________,以“茂”字状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7.《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们常说“近墨者黑”,但在实际生活中“近墨者”却“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明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写作能力(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请以“有一种美丽叫       ”为题,或以“选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1)选第一篇要将文章标题补充完整;选第二篇要自拟题目。

(2)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凡涉及真实的人名,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1.解释划线词语(4分)

①军中将军令    闻:(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居无何:(                    )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

4介冑之士不拜。      介冑:(                     )

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3.本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4.A、B、C层学生分别从以下题中选相应的题答题。(2分)

1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2分)(此题为B、C层学生做)

2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___  __描写为主。请写一句正面描写的句子。(2分)(此题为A层学生做)

5.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3分)

鼾声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这篇文章以_______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2分) 

2.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的体现了什么?(2分) 

3. “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中“特别”你怎么理解?(1分) 

4.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2分) 

5.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1分)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波浪线处,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7.下列两题,A、 B、C层学生选做一题即可。

1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2分) 

2阅读了本文,你是否也有一些话想跟你挚爱的父母说,请写出来.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