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20-23下列各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20-23下列各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    )

(2)吾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     )

(4)恕乎(     )

2.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由,诲女知之乎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一则,说说理由。(4分)

 

1.高兴   每天   迷惑    大概也许 2.A 3.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上下文,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4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是某市在今年5月底就初中生阅读经典的情况(达标要求:年阅读量80万字)所作调查抽样统计(两类学校每个年级各抽样500人),度表后回答。(8分)

 

农村中学(万字)

城镇中学(万字)

初一

36.4

72.9

初二

30.3

60.6

初三

25.8

51.7

(1)阅读这一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呢?(3分)

(2)针对这些现象,你有些什么建议呢?(5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按四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4分)

(1)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张藕花香。

(2)红点桃花千朵嫩,轻描柳色万志新。

(3)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4)丹桂香飘赏心悦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A:2 1 4 3     B:3 1 2 4        c:2 4 1 3         D;4 1 2 3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完成下列句子:(4分)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写: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查看答案

以“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

2、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

3、有适当的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600子左右。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