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触摸春天》,完成小题。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

阅读《触摸春天》,完成小题。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昨天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因为常在其间流连,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浓淡有致的春天。

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请根据这些语句揣摩安静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写出来。(4分)

3.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标题为《触摸春天》,巧妙地暗示安静是个盲童,通过触摸蝴蝶来感受充满生命力的春天。

B.文章以美丽的月季花来营造春天的氛围,而安静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

C.本文通过安静拢住蝴蝶而后放飞蝴蝶,刻画出一个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的天真善良的盲童现象。

D.文章卒章显志,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极缓极缓”这一叠音词的运用(或重复运用“极缓”这一词语),细腻地描写了安静伸手的动作极其缓慢轻柔,生动地刻画出安静兴奋而紧张的微妙心理。 2.咦,这是什么?它在我手指间扑腾着,是美丽的蝴蝶吧?啊,小蝴蝶,你不要怕,让我好好感受你的飞翔,真想长出一对翅膀,与你一起自由地飞翔。(必须能描写出安静从蝴蝶扑腾中感到惊讶的心理状态,描写生动、细腻,且语句衔接连贯可以得满分,反之,酌情扣分。) 3.C(“保护环境”无中生有,文章的主题在于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动物的弄虚作假》,完成小题。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喜欢装死的狐狸,其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本文节选自《阅读与欣赏》,有删改)

1.文章中,列举了动物“弄虚作假”的形式有:装死、_______、______、     、行诈术五种。(3分)

2.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本文首尾呼应,揭示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本质。

C.文章除了采用了说明的方式外,还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D.最后一段告诉人们,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弄虚作假。

 

查看答案

阅读《公输(节选)》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下列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子何焉为/则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公输盘不/学而时习之,不亦

C.吾义不杀人/汝心之,固不可彻

D.愿子杀之/每假与藏书之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3.墨子从“不可谓智”、                             、“不可谓知类”等五方面责备公输盘助楚功宋的不义。(请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以时间之长来表明路途遥远,更加突出墨子的惊人毅力。

B.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

C.墨子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

 

查看答案

材料探究。(4分)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社会提出了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号召,各级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纷纷响应。下面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一些具体举措,请从中归纳出“以人为本”的含义。

材料一 政府,应对各类灾难事故,要不惜人力物力,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 教育,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删去了有关“对坏人坏事应挺身而出进行斗争”的条款。

材料三 商业,倡导顾客是上帝,规定超市里的商品的码放,标签上的提示必须符合人们的购物习惯,偏于人们拿取和识别。

材料四 交通,火车不断提速,尽量让乘客节省时间;在人员流量大的地段增设公交车站点,微笑服务。

                                                                               

                                                                               

 

查看答案

从下列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父亲爱我的一个片段。(4分)

焦灼 悠闲 沙哑 颤巍巍 怒不可遏 温声细语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题目(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送之  (        ) ②师   (        )

疑质理 (        ) ④获有所闻(        )

2.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1分)

3.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1分)

5.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习以为常。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