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臣知不如徐公美(             )   (2)臣之妻臣(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             ) (4)时时而进(             )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皆美于徐公(             ) (2)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B、C层学生答)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层学生答)

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B、C层学生答)

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A层学生答)

 

1.(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2.(1)认为;(2)使……听到;。 3.(3分)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B、C层学生答)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A层学生答) 4.(3分)(B、C层学生答)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谏言。第二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5.(A层学生答)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谁都可以是天使

①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

②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跟那些叽叽喳喳讲着南方方言的人,我们少有往来。

③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个都有一把铁门上的钥匙。我们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在想,是否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要警惕。

④事情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

⑤那时我做的是下午点档的一个音乐节目。我通常是在直播开始前的半个小时赶到电台。在夏天我有午睡的习惯。太太那天正好在报社拼版,中午不会回来。平时午睡都是太太叫我起床,那天我就睡过了头,醒来的时候离直直播只有半小时了。以往的这个时候,我已坐在办公室里抱着一堆唱片准备进直播间了。我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铁门上的大黑锁,这才想起钥匙在太太的手上。我首先看在院子里是否还有其他的人,结果我发现整个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⑥我手忙脚乱了起来。院墙出奇地高,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狗急跳墙”,房间里又没有装电话。

⑦我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脚。我站在铁门边,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囚犯。然后通过门缝我看到了他。他是一个正好从弄堂里经过的小乞丐。他还是一个孩子,不会超过10岁。炎夏的午后,他只穿着一条脏兮兮的大短裤,头发零乱得像是一蓬稻草,一只手紧紧地抓着背上的袋子,仿佛里面装满了宝物。

⑧我喊住他,我想请他去巷口给太太打个电话。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在我开口之前我首先想的是我是否应该先给他一点零钱作为一种报chóu。我翻遍我的口袋,除了张百元的纸币便什么也没有了。我有些尴尬,我似乎还无法做到把100元当做是“零钱”给一个乞丐。

⑨我飞快地跑回屋子想找出一些零钱,没有成功。然后我看到橱柜里放着的两个大大的昨晚剩下的馒头。隔着铁门,我把那两只还很松软的馒头递给了他。我看得出他很高兴,他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向我道谢,转身准备离开。我叫住他,很简短地告诉他我需要他去巷口那个公用电话亭帮我打个电话,并把一张百元纸币放在了他的手掌上。他看了看手里的那张纸币,然后看了看我。我试着对他微笑,隔着门,我再次对他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非常着急。然后我看到他飞快地向弄堂奔去。

⑩10分钟以后他还没有回来,我想他不会回来了。当时我给自己的安慰是,他不回来是对的——他不理一个愚笨的孩子。

⑾然后我的邻居回来了,邻居打开了铁门。我借了邻居的钱飞奔到大街上去拦的士。

⑿直播没有延误。

⒀晚上问起太太,她说没人打电话给她。我笑着对太太说我白信任那个孩子了。太太笑我。我和太太一致认为那个孩子把钱拿去改善生活了。也只是如此而已。我和太太的生活一如既往。

⒁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我和太太在忙着搬家。有文华路上,我们终于分期付款有了自己的房子。大铁门敞开着,我和太太与那些搬家公司的人一起忙里忙外。太太突然对我说,门口有人盯着你看呢,顺着太太的目光望过去时,接着就愣住了:居然是那个小孩!

⒂他怯怯地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似乎已经很久。我看他的时候,他的眉宇微微地舒展了一下,然后,他伸出他的拳头,缓缓摊开自己的掌心。

⒃是一张揉成一团的百元纸币。他把那只手伸给我,黑亮的眼睛望着我和太太。他似乎是个一贯沉默的孩子。

⒄他还用那种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道,那天,那天我是去准备打电话的……

⒅那天他沿着长长的巷子刚跑出去,一辆突如其来的小面包车把他的腿撞伤了。他的小伙伴救了他,他在他简陋的房间里,躺了两个月。

⒆尽管我们告诉他他可以保留这张纸币,这100元是他的了,可是男子走的时候,还是固执地把钱留了下来。我和太太安静地注视着他的离去,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

⒇也许,生活可以庸俗地把城市当中的人分为三六九等,但是那一瞬间,我开始相信, 

       作为一种古老的品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出天使一样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的人生。

1.(1)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报chóu (    )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看,第6段加点词语“狗急跳墙”本来是贬义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事件(2分)

3.(B、C层学生答)第七段划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是                                

                                                                 (3分)

4.(A层学生答)请在第20段横线上添上体现小乞丐最重要品质的关键词,并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古老的品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出天使一样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的人生。

作用:1                                                         

2                                                             (3分)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开头似有拖沓之嫌,但却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因素。

B.第13段中的两个笑都是嘲笑之意。

C.第14段中的划线句中的感叹号表示此时“我“惊喜”的感情强烈。

D.第18段属插叙,补充交代下乞丐未能完成我的嘱托,无故消失两个月的原因

18.细读第九段划线部分,根据有关小乞丐和我的描写,请用40字描述小乞丐当时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12分)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麽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後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①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析】
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拿子都没有笑过。
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②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③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於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麽名誉,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简要概括选文回忆了母亲生前的事情:                                      

2.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2分)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作者“永久的悔”和复杂的感情的一项是(      )(2分)

A.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实现迎养母亲。

B.深切怀念母亲,觉得对不起母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C.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D.母亲死后,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

4.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句中作者“难解”是因为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生活的辛酸悲苦,“易解”是指年长后终于明白了因为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受尽苦难,所以无从笑起。

B.②句反映了母亲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C.③句表明由于儿子始终不回家,母亲思念过度而含恨离开了人世。

D.④句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浓厚感情和做儿子未能尽孝的自责心情。

5.你认为你的父母爱你吗?请列举事例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和父母相处呢?(4分)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招lái车yìng铁xuàn巍chàn

B.蛋yān隔于yòu门k?n

C.馄饨húndùn蹲jù沉甸甸diàn小

D.菜xiàn秆jié门méi吆he

 

查看答案

写作与表达(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看到路旁鲜艳的花朵;当你坐在静谧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请以“感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半命题作文    没想到我如此            (如: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母……)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填写词语,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糖罐的秘密(15分)

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偏僻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是各种各样令人垂涎的好吃的东西。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每晚,当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评头品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

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起,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

⑥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⑦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⑧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倾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了自己的空罐儿。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⑨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晓琴:

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现在居然有人愿意出五万元买它呢!我舍不得出手,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那个偷糖吃的女孩,她其实觉察到了窗外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最美的眼睛。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却再也不敢妄动过一回。

⑩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已在深圳的一家电脑公司任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

1.通读全文,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3分)

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后写了:喝糖、_________、________、念糖等四件事。

2.第④段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3.第⑦段,我为什么“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3分)

4.结合上下文理【解析】
第⑨段为什么说“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3分)

5.读了本文,你一定在做人方面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将你获得的启示写在下面。(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