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下面题目。 (共11分) ①那么,创...

阅读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下面题目。

(共11分)

  ①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⑤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⑥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2.说一说文中画线句中“推敲”一词的语境义。(2分)

                                                                              

3.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然后举一事例来证明作者的想法。(4分)

                                                                              

                                                                              

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着用文中的观点分析池田菊苗发现味精的原因。(3分)

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品尝海带黄瓜片汤时,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他细细研究起海带来。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从海带中成功提取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这一化学物质。

                                                                              

                                                                  

 

1.文章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及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2分) 2.对一闪念的想法进行反复思考、琢磨。(2分) 3.作者并不同意这一观点。细读选段⑥,即可得知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能否能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事例:鲁班发明锯子;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幼儿园小朋友自行创作一幅画。(观点及理由2分,事例2分,共4分) 4.答案要点:(1)池田菊苗精通化学知识。(2)他敢于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进行尝试。(3)他关注一闪念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灵感。(共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注释:①制度,规划,设计。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而动如初

(2)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2.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逐层布板                         (2)匠师其言            

(3)人其板                           (4)塔成          

3.翻译(4分)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4.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与例句中划线的“于”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A.其剑自舟中坠

B.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我哉

D.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读了以上两则短文,你觉得喻皓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6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上阕从_______ 和_______的感觉角度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出_______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因丰收而_______的心情。(4分)

2.体会最后一句中“忽见”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

1.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草色遥看近却无。

4.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

5.春冬之时,                           。

6.生活中要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

引用《论语》中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从小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走进文学名著。(6分)

品读名著,就是与智者倾心对话;感受名著,就会开启智慧的大门。本册书给我们推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1.请你说说汤姆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并写出作品中你熟悉的两个故事情节。(4分)

品质:

情节:

2.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2分)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