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_.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可以通过______把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______ 和______.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会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 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______的位置,同时还说明______;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2)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次数 | 物距/cm | 像距/cm |
第一次 | 9.0 | 8.9 |
第二次 | 13.4 | 13.6 |
第三次 | 15.0 | 15.0 |
查看答案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
(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丙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查看答案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______∠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______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______.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经历中,我们所经历的如下探究中,与“测量细铜丝直径”方法相同的实验有______(填序号).
①装满水的玻璃杯还放多少大头针 ②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③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④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⑤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⑥测一测你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⑦观察水的沸腾 ⑧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
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⑩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查看答案
请写出下列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丁: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