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请分析以下诗句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每句写出一条即可)
(1)“潭  清  疑  水  浅”______
(2)“一叶遮目,不见泰山”______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______
(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影子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线照到不透名的物体上,不能绕过物体,就形成了影子; (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 (1)“潭清疑水浅”是说池底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只能沿着直线看过去,所以看起来好像池底变浅了,这是应用了光的折射的原理; (2)“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是说用一片树叶挡住眼睛,就看不到别的东西了,说明光线不能绕过障碍物,只能沿直线传播,这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说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响起了悠悠的钟声,一直传到我小小的客船上,应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和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的原理. 故答案为:(1)光的折射;(2)光的直线传播;(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和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manfen5.com 满分网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它的焦距是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若固定透镜不动,先后将蜡烛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蜡烛放在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该点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这一原理的应用是______机.
(3)若将蜡烛从a向c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变大变远”、“变小变近”).
查看答案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这装置还可以探究:重击时,听到的声音大,球被弹得______(填“远”或“近”),轻击时,听到的声音小,球被弹得______(填“远”或“近”),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上的泡沫塑料球______弹起(填“会”或“不会”),这个现象说明______能够传声;若把该装置搬到月球上实验,小球______(填“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______不能传声.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问:从该实验他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1)画出反射光线;
(2)作物体AB在镜中的像;
(3)完成光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远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便有人用“冰透镜”,对着太阳光取火,这里说的“冰透镜”相当于一个    镜,对光具有    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