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甲图装...

下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甲图装置中,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___________(气体),它是袋中的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是因为植物进行了_________作用(光合/呼吸/蒸腾).

(3)乙图装置中,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在细胞的__________进行。

 

氧气 光合 蒸腾 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线粒体 【解析】分析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同学设置的实验是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1)甲图中,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氧气,它是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植物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进行。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内的氧气,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塑料袋内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的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试根据图六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C表示的消化道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

(2)曲线丙表示脂肪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曲线甲表示_____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曲线乙表示_____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3)从图中可以看出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_____.(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

图是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A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________和一定的水分。   

(2)当A萌发时,胚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___。   

(3)B图所示该植物正在进行________传粉,在C中完成受精后,________发育成D。   

(4)E是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它是由6种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________ 器官。

 

查看答案

酸雨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pH小于5.6的降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3)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_________的影响.

(5)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需进行_________实验.

 

查看答案

下图为模拟隔肌的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___表示吸气状态,图___表示呼气状态。

(2)图B状态中,膈肌处于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A、B过程合起来表示肺与______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4)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会直接影响___(填“图A”或“图B”)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经常这样会引起体质下降。

 

查看答案

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该实验中d步骤目的是设置_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

(3)实验中e步骤中小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__

(4)分析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得出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