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

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可见钟罩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通过玉米叶片上的______散失出来的。

2)将装置内0点至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______作用。

3)若在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探究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______(明亮、黑暗)的环境中。

4)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______。

5)将上述光合作用实验后的玉米叶片摘下,放在盛有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对照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还制造了淀粉。

 

(1)气孔; (2)呼吸; (3)黑暗; (4)30mL清水(无30mL不给分); (5)酒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操作步骤:①按图二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A和B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③打开阀门A,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④打开阀门B,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⑤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

(1)图一中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被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码)过程所利用。

(2)步骤③后,若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植物进行了图一中的过程________(填代码);步骤④后,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植物进行了图一中的过程________(填代码),叶片b用黑色塑料袋罩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后,变蓝色的叶片是________,由此可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中,甲是现代智能温室;乙是测定的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丙是在白天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控制在20 ℃和30 ℃时,分别测得的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推理过程。

(1)同一种水果的含糖量是由其积累的有机物多少决定的。图乙中,造成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通过该过程,水果内的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造成BD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水果内的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根据图乙所示的曲线,增加图甲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丙中,对比两条曲线,相同时间内,温度为________℃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实验表明,在一范围内,温度越高,水果的__________越强。可见,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图甲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甲与乙一组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

B.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 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 种子进行蒸腾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气

 

查看答案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C.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D. 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