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如图渡渡鸟15世纪前在毛里求斯随处可见,后来殖民者疯狂捕食,1690年前后就灭绝...

如图渡渡鸟15世纪前在毛里求斯随处可见,后来殖民者疯狂捕食,1690年前后就灭绝了,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利亚树果皮坚厚,种子难以萌发,渡渡鸟 喜欢取食卡尔利亚树果实,经过渡渡鸟消化后卡尔利亚树种子才可以萌发,渡渡鸟灭绝了,卡尔利亚树也灭绝了,一下子灭绝了两个物种.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渡渡鸟和卡尔利亚树的灭绝,说明了人类的活动破坏了________的多样性.渡渡鸟和卡尔利亚树的灭绝,它们所含的基因也随之消失,说明了人类的活动破坏了________的多样性.

(2)一种生物一旦灭绝就不会________ , 严重危胁生物的多样性,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

 

生物种类 基因 再生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生物之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渡渡鸟和卡尔利亚树灭绝,意味着一种生物渡渡鸟的消失,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渡渡鸟和卡尔利亚树消失了,但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着消失,因此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基因的多样性;(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                        ,这种雨水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

 

查看答案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             的影响。

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     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           ,而不是                

 

查看答案

(一)预习思考

材料一:西江是广西、广东部分地区的引用水源.2016年7月1日至5日,贺江贺街至河面狮水域陆续出现死鱼现象.经广西环保厅检测,在贺江市与广东省交界断面扶隆监测点水质镉超标1.9倍,铊超标2.14倍,导致西江水质受到威胁,下游贺州市信都镇、广东肇庆等地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此次贺江被污染河段约110公里,从上游的贺江马尾河段到与封开县交界处,不同断面污染物浓度超标从1倍到5.6倍不等.

材料二: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无锡市民饮用水源来自太湖,造成这次水质突然变化的原因是: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来最低值,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爆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水也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二)设问解疑

(1)问:水是生命之源、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无法降解,对人体的危害要比其他生物都大,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人处在________ 的最高营养级.

(2)问:西江贺州段的镉、铊超标,污染源最可能来自

A.生活用水    B.工厂、矿山排放    C.农业使用化肥、农药    D.汽车尾气

答:选项为________

(3)问:太湖蓝藻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部分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哪类生物?

答:这类生物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 植物门.

(4)问:蓝藻等植物大量繁殖后,经过一段时间,蓝藻等植物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则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选项为 ________ 

(三)简结转新

(5)问: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你做过哪些有益的工作?请举一例.

答;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  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⑥    D. ②④

 

查看答案

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青蛙    B. 昆虫    C. 水稻    D. 农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