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一)预习思考 材料一:西江是广西、广东部分地区的引用水源.2016年7月1日至...

(一)预习思考

材料一:西江是广西、广东部分地区的引用水源.2016年7月1日至5日,贺江贺街至河面狮水域陆续出现死鱼现象.经广西环保厅检测,在贺江市与广东省交界断面扶隆监测点水质镉超标1.9倍,铊超标2.14倍,导致西江水质受到威胁,下游贺州市信都镇、广东肇庆等地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此次贺江被污染河段约110公里,从上游的贺江马尾河段到与封开县交界处,不同断面污染物浓度超标从1倍到5.6倍不等.

材料二: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无锡市民饮用水源来自太湖,造成这次水质突然变化的原因是: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来最低值,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爆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水也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二)设问解疑

(1)问:水是生命之源、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无法降解,对人体的危害要比其他生物都大,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人处在________ 的最高营养级.

(2)问:西江贺州段的镉、铊超标,污染源最可能来自

A.生活用水    B.工厂、矿山排放    C.农业使用化肥、农药    D.汽车尾气

答:选项为________

(3)问:太湖蓝藻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部分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哪类生物?

答:这类生物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 植物门.

(4)问:蓝藻等植物大量繁殖后,经过一段时间,蓝藻等植物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则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选项为 ________ 

(三)简结转新

(5)问: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你做过哪些有益的工作?请举一例.

答;________ 

 

食物链 BC 原核 C 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等 【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人为因素也影响、改变着自然环境,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1)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越多,因此,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要比其他生物都大,因为人处在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2)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西江贺州段的镉、铊超标,污染源最可能来自工厂、矿山排放和农业使用化肥、农药,BC正确;(3)原核生物的代表有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蓝藻的数量急剧增多,与其他藻类竞争养料、阳光、空气等,所以蓝藻属于原核植物门;(4)蓝藻等植物大量繁殖后,经过一段时间,蓝藻等植物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则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会导致池塘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C正确;(5)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们可以通过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等措施来保护资源和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  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⑥    D. ②④

 

查看答案

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青蛙    B. 昆虫    C. 水稻    D. 农民

 

查看答案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重要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

近年来,沙尘暴仍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活.那么,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 北方地区降水量少,常年干旱

C. 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 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查看答案

酸雨是指雨水具有较强酸性,pH小于5.6的雨水.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 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 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