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 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

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 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B. 用稀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C. 使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将视野中模糊的物像调至清晰

D. 10×10×的镜头组合改为10×的镜头组合,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A 【解析】试题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加清水,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影响观察,A错误;口腔上皮细胞透光性强,不易观察,因此需要滴加碘液,使细胞染色减少其透明度,利于观察,B正确;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将低倍镜转化为高倍镜时为了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显微镜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低,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故把10×和10×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为100倍)改为5×和10×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为50倍),可看到更多的细胞,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 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外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C.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D. 用碘液进行染色

 

查看答案

小明在观察标本的时候,开始时图像如图1所示,调整后如图2所示,请问,小明进行了哪些操作

A. 先将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再把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

B. 先将标本向右下方移动,再把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

C. 先将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再把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D. 先将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再把标本向左上方移动

 

查看答案

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做法是

A. 使用平面反光镜,调大光圈

B. 使用凹面反光镜,调大光圈

C. 使用平面反光镜,调小光圈

D. 使用凹面反光镜,调小光圈

 

查看答案

一块马铃甲虫成灾区后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农药使用之前,马铃甲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存在____,杀虫剂使用后,绝大多数马铃甲虫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马铃甲虫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从实验结果看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 的结果。

(2)在这里,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_______ 变异类型。

(3)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___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4)长期使用农药会使马铃薯甲虫的抗药性增强,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数据/类型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在生物遗传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____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桦尺蛾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该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后代具有________的遗传物质,有利于产生________,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

(4)桦尺蛾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