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处理方法
 

灭菌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法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       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              

 

(1)先天性(或本能)行为; (2)小白鼠; (3)实验法; (4)乙; (5)乙组、丙组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蚯蚓与小白鼠相比低等多,所以学习能力较强的是小白鼠;(3)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4)实验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形成对照试验时应有唯一变量:是否接种细菌,其它量相同,实验中甲、乙两组只存在单一变量--是否接种细菌,所以甲、乙两组可以用于探究“细菌能分解有机物”;(5)乙、丙培养皿中有微生物繁殖所需要的条件,即温度、水分、有机物,而甲培养皿由于经过灭菌,没有微生物,所以牛肉块会腐烂的有乙组、丙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 视觉中枢    B. 听觉中枢

C. 运动中枢    D. 语言中枢

 

查看答案

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 躯体运动中枢    B. 躯体感觉中枢    C. 听觉中枢    D. 语言中枢

 

查看答案

期末复习期间应注意科学用脑,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 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B. 加班加点常开夜车

C. 劳逸结合动静交替    D. 文理知识交叉复习

 

查看答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      B.反射

C.大脑        D.中枢神经

 

查看答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射    B. 反应    C. 兴奋    D. 感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