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神奇的“生物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分子生物学家Seymour Benze...

神奇的“生物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分子生物学家Seymour Benzer及其学生Ronald Konopka提出一个想法:生物体内有没有可能存在着控制其昼夜节律的基因呢?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果蝇体内一种未知基因的突变确实会扰乱其昼夜节律。他们将这种突变的基因命名为“周期”基因。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Jeffrey Hall、Michael RosbashMichael Young成功地分离出了这种基因。并发现其编码控制合成的PER蛋白就是一个“周期”蛋白,PER蛋白会在夜间不断累积,然后在白天又发生分解。因而,PER蛋白水平的变化以24小时为周期,正好与昼夜节律保持同步。

徐璎2003年的研究工作也发现一种“早睡早起”的基因。旧金山有个家族的人习惯在3时~4时起床,18时~19时睡觉。研究团队发现,这一家族管理睡眠行为的PER2基因发生了突变。如果把小鼠的该基因也突变,小鼠同样会早睡早起。

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果蝇中克隆出per基因,而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科院研究员孙中生则克隆了哺乳动物的Per1基因。长期从事疾病与生物钟调控机制研究的孙中生指出,不仅是基因,光照、饮食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钟变化。

随着全球化演进,处于不同时区的人们越来越多会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如国际会议、金融交易等,如何能在关键时刻调整生物钟已成为热门研究方向。孙中生介绍,美国已研发出72小时不睡觉的药物,可在有特殊需要时提高警觉性,增强生物节律。

(1)文中研究表明,生物的节律是由_______控制的,其通过控制_______的合成来实现节律的调控。此外,孙中生的研究发现生物钟还受到_______的影响。

(2)在徐璎的研究工作中,小鼠“早睡早起”的特征是_______(填“可遗传的”或“不可遗传的”)。

(3)谈谈你对“72小时不睡觉的药物”的研发和使用的看法_____________

 

(1)基因, PER蛋白 (2)环境, 可遗传的 (3)合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生物的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具体是由基因控制的。其通过控制PER蛋白的合成来实现节律的调控。此外,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即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2)小鼠“早睡早起”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可遗传的特征。 (3)人类作息时间符合自然规律,也是符合人体机能的。而通过服用药物改变自然规律,改变生活方式,必将引起连锁反应,对人类自身有百害而无一利。世界公认的健康睡眠时间是根据年龄划分的,婴儿每天需要2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需要13个小时左右,青少年10个小时左右,成年人需要8个小时,老年人需要6个小时。 点睛:一个人坚持合理科学健康的睡眠,是对身体非常重要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蚜虫

蚜虫,俗称蜜虫,属于半翅目,为多态昆虫。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

蚜虫之所以能成片危害,是因为蚜虫的繁殖力很强,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春季和夏季,蚜虫群中大多数或全部为雌性,这是因为过冬后所孵化的卵多为雌性。这时由雌性母体直接产出幼体,卵直接在母体内发育,因此表现为卵胎生。这样的生殖循环一直持续到整个夏季结束。因此一只雌虫在春季孵化后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蚜虫。到了秋天,光照周期和温度变化,食物数量减少,导致雌性蚜虫开始产出雄性幼虫。雄性蚜虫与它们的母亲在遗传上是等同的,只是少了一个性染色体。雄性和雌性蚜虫开始进行交尾,雌性产卵。这些卵在度过冬季后,孵化出带翅膀或不带翅膀的雌性蚜虫。

蚜虫多的地方往往还会有蚂蚁。蚜虫以植物的韧皮部筛管中汁液为食,植物内含有低浓度的含氮物质用于制造蛋白质。这就使得蚜虫要摄入大量的超过自身体积的汁液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而多余的液体就会通过直肠以蜜露排出。蚜虫的蜜露富含糖类。蚂蚁非常爱吃蜜露,在蚜虫中穿梭,常用触角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蚂蚁是蚜虫的“放牧人”,它们会认真地守卫在那里,保护蚜虫免受瓢虫、壁虱等天敌的侵害,提防其他蚂蚁把蚜虫抢走。就这样,蚂蚁和蚜虫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适应的共生关系:蚜虫为蚂蚁提供食物,蚂蚁保护蚜虫,给蚜虫创造良好的取食环境。

(1)自然界动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猎豹和羚羊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蛔虫和人之间存在寄生关系等,文中蚜虫和蚂蚁之间是________关系。

(2)文中将蚜虫幼虫称为_________,例举生活中你发现的一种与蚜虫发育特点一样的昆虫有_________。(写出一种昆虫即可

(3)从文中看出,蚜虫的生殖方式多样,可见其对环境的适应。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蚜虫进行_________生殖,这样的生殖方式具有的优势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生活在英国的胡椒蛾有浅灰色和黑色两种体色,它们都喜欢栖息在树干上。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大量排烟,使树干由浅灰色变为黑色,胡椒蛾也由常见类型的浅灰色逐渐变为黑色,黑色成为常见类型,请分析回答。

(1)胡椒蛾的发育过程与桑蚕一样,其生活史经历_________个阶段,属于_________发育。

(2)胡椒蛾的两种体色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遗传学上,将胡椒蛾体色的黑色与浅灰色称为_________

(3)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任意选取多对浅灰色胡椒蛾进行交配,其后代的体色总是浅灰色;

实验二:将一只浅灰色胡椒蛾与一只黑色的胡椒蛾交配,后代既有黑色,又有浅灰色;

A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实验中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B请写出实验二的遗传图【解析】

亲代:______________

生殖细胞:______________

子代:______________

子代性状: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班学生用黑、白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他们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

3)探究过程:

a.全班同学分成8组。

b.在甲纸盒中装入100粒白围棋,在乙纸盒中装入黑、白围棋各50粒,分别摇匀。

c.分别从甲、乙两盒中随机各取一粒围棋,组合在一起,并在表格中记录两围棋的组合情况(一黑一白组合用A表示,两粒白围棋组合用B表示)。然后将围棋分别放回原纸盒,摇匀。

d.重复c步骤20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类别
 

1
 

2
 

3
 

4
 

5
 

6
 

7
 

8
 

A(黑白)
 

11
 

8
 

9
 

12
 

10
 

7
 

12
 

10
 

B(白白)
 

9
 

12
 

11
 

8
 

10
 

13
 

8
 

10
 

 

4)黑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类型是________

5)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对于以上数据进行求和处理。其数据处理结果是男女比例为________

6)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人的卷舌和非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全校同学发放问卷,回收后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类别

家庭数目

父母性状

子女性状

 

 

卷舌

非卷舌

第一类

89

非卷舌

非卷舌

0

89

第二类

160

非卷舌

卷舌

104

56

第三类

120

卷舌

卷舌

97

23

 

(1)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卷舌和非卷舌性状遗传情况,这种方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中的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推断,______是显性性状。卷舌和非卷舌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______片段。

(3)第三类家庭中父母的性状相同,但子女中出现了与双亲不同的性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第三类家庭中非卷舌子女的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世界上有近九千种鸟类,它们的卵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形状不同,千变万化,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孵化成为雏鸟。下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与两栖动物的卵相比,鸟卵具有更适应陆地环境的特征,比如[  ]______能够对鸟卵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2)在鸟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胚胎提供养料的是图中的[  ]______[  ]______,提供氧气的结构是[  ]______;当把一个新鲜鸡蛋浸没在温水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______结构与气体交换有关。

(3)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图中的[  ]______,如果此卵是受精的卵,此部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