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民间教育事业的发展。孔子的做法...

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民间教育事业的发展。孔子的做法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 有教无类 B. 重视德育 C. 因材施教 D. 仁者爱人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民间教育事业的发展。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B项说的是教学内容; C项说的是教学方法; D项说的是仁的思想的含义。故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 山顶洞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查看答案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回答,托克维尔用了什么方法研究历史?材料一从哪个视角阐述了他的观点?

(2)材料二中“三国的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和潮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和扩大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始终没有动摇过,特别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虽有偏差,但从未停滞。1957年初,毛泽东自豪地说,这个世纪的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征程上不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1992年初,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面毛主席自豪的原因,之后这方面又出现了怎样的偏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对我国国企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利好局面?

(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材料二: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中报》上的广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等人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先河的改革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对改革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中两则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两则漫画广告词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广告词的变化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