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③签订澶渊之盟

④设立宣政院

⑤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澶渊之盟有利于宋代和辽的友好往来;设立宣政院加强了元朝对西藏的关系,密切了西藏和元朝的友好往来。故A项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有利于中国和非洲、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是对外交往中的大事,故⑤不符合题意,含有⑤的BCD项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巩固统治,废分封制,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在山西置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五郡。汉初,熔西周、秦两代建置于一炉,实行郡国并行制,公元前106年,汉武帝首创13个州刺史部建置,主要职能是监督地方事务,其中并州刺史部驻节今天的太原。上述山西历朝建置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 山西是历朝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要地

B. 太原在不同时期名称的由来

C. 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不断完善政治制度

D. 山西在全国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初叶,欧风东渐,思潮激荡,以引外国的“坚船利炮”(器物)为标志的洋务运动和以引进外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为标志的戊戊变法失败之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要改造中国、复兴中华,仅仅引进外国的器物与制度还不够,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以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传入中国的。

﹣﹣《同舟共进》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什么杂志?

(2)依据材料一说出“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主张。

材料二  2018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北洋海军炮台遗址、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推开历史的厚重大门,听战争的警示启迪。习近平说,我一直想来这里,来感受一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

﹣﹣摘编自新华网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北洋海军(舰队)的基地在哪里?你认为应该如何“倾听战争的警示启迪”?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三中“两大政治运动”的名称。指出它们代表了哪两种“实现民族救亡”的途径?

(5)除了“甲午战争”外,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所反映的主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时间

理论

主要标志

生产组织形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磁学

垄断组织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

材料二:如下图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2)请答出该项技术的名称。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科技(工业)革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思想?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此前50年解决国内问题,此后50年,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美国强盗们的战争。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是谁领导了这场战争?这次战争中美国颁布了哪一重要文献?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2)材料二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3)材料三中领导美国走出“经济萧条”的人是谁?他采取的措施有何显著特点?其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

(4)综观美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