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哪一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下列哪一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中国的成立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D项符合题意;ABC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新青年》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重庆 C. 北平 D. 延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国际化大都市指的是哪座城市?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

(3)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4)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选自《贞观纪录》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令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吐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是谁?反映出他的什么民族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你知道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